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原理、原则和管理工作论文--建筑节能设计论文

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EPC模式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0页
   ·研究背景第14-15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研究内容第16页
   ·研究方法第16-17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17-20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30页
   ·关于既有住宅建筑第20页
     ·既有住宅建筑定义第20页
     ·既有住宅建筑特点第20页
   ·关于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第20-21页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含义第20-21页
     ·既有住宅节能改造特点第21页
   ·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的经济学特性第21-23页
     ·相关概念第21-22页
     ·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的经济学分析第22-23页
   ·关于合同能源管理第23-24页
     ·合同能源管理(EPC)第23页
     ·节能服务公司(EMCO)第23-24页
   ·合同能源管理的运作模式第24-26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第26-30页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研究第26-27页
     ·合同能源管理研究第27-29页
     ·发展趋势第29-30页
第三章 我国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现状分析第30-42页
   ·既有住宅建筑能耗第30-33页
     ·既有住宅建筑能耗现状第30-32页
     ·既有住宅建筑能耗特点第32-33页
   ·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第33-35页
     ·既有住宅建筑存量分析第33-34页
     ·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现状第34-35页
   ·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存在的问题第35-37页
     ·改造数量庞大且产权复杂第35页
     ·改造资金存在缺口第35-36页
     ·缺乏技术规范第36页
     ·尚无成熟可行改造模式第36页
     ·管理体制不健全第36页
     ·公众节能改造意识有待提高第36-37页
   ·国内外EPC发展现状第37-42页
     ·国外EPC发展现状第37-38页
     ·国内EPC发展现状第38-42页
第四章 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EPC模式构建和应用第42-54页
   ·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应用EPC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42-43页
     ·必要性分析第42页
     ·可行性分析第42-43页
   ·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EPC运行流程设计第43-48页
     ·改造主体界定第43-46页
     ·签订流程第46-47页
     ·EPC合同实施流程第47-48页
   ·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的EPC模式构建第48-52页
     ·EMCO提供项目资金,按比例分享节能收益第49-50页
     ·客户提供项目资金,按比例分享节能收益第50页
     ·EMCO提供项目资金,按约定收取服务费用第50-51页
     ·客户提供项目资会,按约定收取服务费用第51-52页
   ·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中EPC模式的应用第52-54页
     ·应用合同能源管理的初期阶段第52页
     ·应用合同能源管理的过渡阶段第52-53页
     ·应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成熟阶段第53-54页
第五章 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EPC模式评价第54-70页
   ·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EPC模式评价影响因素第54页
   ·指标体系建立第54-58页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第54-56页
     ·初选评价指标的方法第56页
     ·评价指标重要性检验第56-57页
     ·确定指标体系第57-58页
   ·评价方法的选择第58-60页
     ·模糊综合评价简介第59页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第59-60页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60-65页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选择第60-61页
     ·AHP确定权重第61-63页
     ·熵权法确定权重第63-65页
     ·组合赋权第65页
   ·实例分析第65-70页
     ·项目背景和概况第65-66页
     ·权重的确定第66-67页
     ·建立评判矩阵第67页
     ·计算综合模糊值第67-70页
第六章 完善我国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应用EPC的对策第70-76页
   ·加快节能服务公司自身发展第70页
   ·建立节能监管体系第70-71页
   ·完善节能服务法律法规制度第71页
   ·出台节能服务公司税收扶持政策第71-72页
   ·完善筹资组合方案,拓宽融资渠道第72-73页
   ·加强节能改造宣传第73-76页
第七章 结论第76-80页
   ·主要结论第76-77页
   ·创新点第77页
   ·后续研究的设想第77-80页
参考文献第80-82页
附录第82-84页
作者简介第84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4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第84-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地艺术在北大荒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智能建筑室内环境测控CPS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