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集群中创业动力的构成要素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国际背景 | 第9-10页 |
| ·国内背景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 ·研究上要创新点 | 第13-15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5-28页 |
| ·创新集群的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创业的相关研究 | 第17-21页 |
|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9页 |
| ·创业模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 ·创业和创新集群的关系研究 | 第21-23页 |
| ·创新集群推动创业活动的群集式涌现 | 第22页 |
| ·创业活动推动创新集群的持续性发展 | 第22-23页 |
| ·创业驱动因素的相关研究 | 第23-28页 |
| ·经济因素 | 第24-25页 |
| ·政策因素 | 第25页 |
| ·文化因素 | 第25-26页 |
| ·产业因素 | 第26-27页 |
| ·资源因素 | 第27-28页 |
| 3 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 | 第28-44页 |
| ·创新集群中创业动力的概念模型 | 第28-29页 |
| ·创新集群中创业动力构成要素的理论分析 | 第29-40页 |
| ·宏观层面动力要素的理论分析 | 第29-32页 |
| ·中观层而动力要素的理论分析 | 第32-35页 |
| ·微观层面动力要素的理论分析 | 第35-40页 |
| ·创新集群中创业动力构成要素的假设模型 | 第40-44页 |
| ·宏观层面动力要素的相关假设 | 第41-42页 |
| ·中观层面动力要素的相关假设 | 第42-43页 |
| ·微观层面动力要素的相关假设 | 第43-44页 |
| 4 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44-69页 |
| ·研究方法和样本数据 | 第44-51页 |
| ·问卷的设计 | 第44-45页 |
| ·问卷的测度内容 | 第45-47页 |
| ·样本数据来源 | 第47-48页 |
| ·研究分析方法 | 第48-49页 |
| ·变量质量的相关评估标准 | 第49-51页 |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1-54页 |
| ·信度和效度评估 | 第54-61页 |
| ·宏观层面动力要素的因子分析 | 第54-56页 |
| ·中观层面动力要素的因子分析 | 第56-58页 |
| ·微观层面动力要素的因子分析 | 第58-61页 |
| ·二阶测量模型 | 第61-63页 |
| ·结构方程建模 | 第63-64页 |
| ·假设检验 | 第64-69页 |
| ·模型假设检验结果的总体说明 | 第64-66页 |
| ·宏观动力要素对创业绩效的关系假设 | 第66-67页 |
| ·中观动力要素对创业绩效的关系假设 | 第67-68页 |
| ·微观动力要素对创业绩效的关系假设 | 第68-69页 |
| 5 结论和展望 | 第69-76页 |
|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69-72页 |
| ·创业动力的维度构成 | 第69-70页 |
| ·创业动力各维度对创业绩效的影响 | 第70-72页 |
| ·研究的理论贡献 | 第72页 |
| ·研究的对策启示 | 第72-74页 |
|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 附录 | 第82-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