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当前我国养猪业发展概况 | 第11页 |
·我国养猪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1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技术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我国生物环保养猪技术研究进展 | 第13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立项的背景 | 第13页 |
·养猪圈棚的设计 | 第13-14页 |
·有机垫料加工 | 第14页 |
·养猪圈棚的维护与管理 | 第14页 |
·试验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14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生物环保养猪技术养殖圈棚的研究与设计 | 第16-21页 |
·原理与流程 | 第16-17页 |
·技术原理 | 第16页 |
·工艺流程 | 第16-17页 |
·技术优点 | 第17页 |
·极大改善养猪圈棚周围环境卫生 | 第17页 |
·提高养猪人工饲料的利用 | 第17页 |
·大幅度提高养猪业的生产效益 | 第17页 |
·养猪圈棚的设计 | 第17-18页 |
·生物环保养猪养猪圈棚的选址 | 第17页 |
·养猪圈棚的总体建筑设计 | 第17页 |
·养猪圈棚的高度设计 | 第17-18页 |
·养猪圈棚的屋顶设计 | 第18页 |
·采食饮水台设计 | 第18页 |
·采食饮水台的设计 | 第18页 |
·猪垫料池的设计 | 第18-21页 |
·垫料池的形式 | 第18-19页 |
·进出通道的设计 | 第19页 |
·垫料池的形式 | 第19-20页 |
·垫料池深度的设计 | 第20页 |
·进出通道的设计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有机垫料配制的研究 | 第21-24页 |
·有机垫料的制作 | 第21页 |
·有机垫料的厚度 | 第21-22页 |
·有机垫料原料的混合比例 | 第22页 |
·生物有机垫料的配制 | 第22-24页 |
·第一次垫料混合 | 第22页 |
·第二次垫料混合 | 第22页 |
·第一次垫料发酵 | 第22页 |
·采用覆膜保湿升温 | 第22-23页 |
·第二次垫料堆积发酵 | 第23页 |
·垫料的铺设 | 第23-24页 |
第四章 圈棚的维护与日常管理 | 第24-25页 |
·圈棚维护与日常管理意义 | 第24页 |
·生猪出栏后垫料处理 | 第24页 |
·妊娠舍与分娩舍的管理 | 第24页 |
·注意事项 | 第24-25页 |
·降低垫料层厚度 | 第24页 |
·要加强通风 | 第24-25页 |
第五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5-33页 |
·试验设计 | 第25-26页 |
·夏季不同饲养方式对比饲养试验 | 第25页 |
·冬季对比饲养试验 | 第25页 |
·圈棚内环境温度测定 | 第25-26页 |
·圈棚地面温度测定 | 第26页 |
·氨气浓度和生长性能的测定的测定 | 第26页 |
·试验数据分析 | 第26-29页 |
·试验结果 | 第29-31页 |
·夏季、冬季对比试验结果 | 第29-30页 |
·养殖圈棚环境温度测定结果 | 第30页 |
·养殖圈棚内环境湿度测定结果 | 第30页 |
·发酵床垫料表层和深层温度 | 第30页 |
·养殖圈棚内环境卫生指标 | 第30页 |
·屠宰测定结果 | 第30页 |
·饲料饲喂对比试验结果 | 第30-31页 |
·试验结论 | 第31页 |
·生物环保养殖圈棚内的温湿度 | 第31页 |
·生物环保养殖圈棚垫料温度 | 第31页 |
·养殖圈棚的环境卫生和空气质量 | 第31页 |
·论文总体结论 | 第31-33页 |
·完成了对国内外养猪产业和生物环保养猪技术现状的研究与分析 | 第31页 |
·完成了生物环保养技术促进养猪产业发展趋势研究 | 第31-32页 |
·完成生物环保养猪技术养殖圈棚温度控制指标的确定 | 第32页 |
·明确提出生态环保养猪技术与传统养猪技术的差别与特点 | 第32页 |
·对生物环保养猪技术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 第32页 |
·生物环保养猪技术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作者简介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