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县城南小学滑坡稳定性评价与治理方案设计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1 绪论 | 第14-22页 |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国内外对滑坡研究、评价与治理的历史及现状综述 | 第14-17页 |
·国内外滑坡稳定性评价与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 第14-16页 |
·国内外对滑坡治理的历史及现状综述 | 第16-17页 |
·滑坡稳定性评价与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7-19页 |
·滑坡稳定性评价基本分类 | 第17页 |
·滑坡稳定性评价具体方法综述 | 第17-19页 |
·治理滑坡的主要方法 | 第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主要研究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2 城南小学滑坡地质环境概况及形成原因分析 | 第22-42页 |
·滑坡所在地概述 | 第22-23页 |
·城南小学滑坡地质条件概况 | 第23-35页 |
·滑坡工程地质条件概况 | 第23-24页 |
·滑坡特征 | 第24-25页 |
·地形地貌条件 | 第25-26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6-28页 |
·地层条件 | 第28-29页 |
·岩体与土体条件 | 第29-31页 |
·地质构造与地震条件 | 第31-35页 |
·滑坡形成机制分析 | 第35-40页 |
·人工切坡的作用分析 | 第35页 |
·强降雨作用分析 | 第35-40页 |
·粘土分布作用分析 | 第40页 |
·雨水漫流及入渗作用分析 | 第40页 |
·小结 | 第40-42页 |
3 滑坡稳定性的FLAC-3D模拟 | 第42-48页 |
·FLAC-3D软件简介 | 第42页 |
·FLAC-3D基本原理及特点 | 第42-44页 |
·FLAC-3D基本原理 | 第42-43页 |
·FLAC-3D基本特点 | 第43-44页 |
·模型概述 | 第44-45页 |
·FLAC-3D模拟结果分析 | 第45-48页 |
·FLAC-3D模拟结果 | 第45-47页 |
·FLAC-3D模拟结果分析及小结 | 第47-48页 |
4 繁昌城南小学滑坡稳定性的极限平衡分析 | 第48-59页 |
·基本原理 | 第48-50页 |
·瑞典条分法的基本原理 | 第48页 |
·瑞典圆弧法的基本原理 | 第48-49页 |
·毕肖普法的基本原理 | 第49页 |
·几种稳定性分析方法的比较 | 第49-50页 |
·计算剖面及计算参数 | 第50-54页 |
·成因分析 | 第50页 |
·计算参数 | 第50-51页 |
·计算公式 | 第51-54页 |
·计算结果及评述 | 第54页 |
·工程地质类比法对边坡的预测、分析 | 第54-56页 |
·工程类比法对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54-55页 |
·边坡稳定性调查评价分析 | 第55-56页 |
·滑坡稳定性评价分析 | 第56-58页 |
·结论与分析 | 第58-59页 |
5 繁昌城南小学滑坡的防治工程研究 | 第59-66页 |
·概述及设计原则 | 第59页 |
·概述 | 第59页 |
·设计原则 | 第59页 |
·同类滑坡治理案件 | 第59-60页 |
·兴岭滑坡 | 第59-60页 |
·四褐山滑坡 | 第60页 |
·滑坡防治工程方案研究 | 第60-61页 |
·滑坡治理方案的研究原则 | 第60-61页 |
·滑坡防治的有效方案设计 | 第61-66页 |
·滑坡排水工程设计 | 第61-62页 |
·滑坡支挡工程的设计 | 第62-64页 |
·坡面清理及植被工程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