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高产絮凝剂克雷伯氏菌紫外诱变株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文献综述第10-22页
   ·微生物次生代谢物第10-11页
     ·小分子类微生物次生代谢物的种类与作用第10-11页
     ·次生代谢物—微生物胞外高分子絮凝活性物第11页
   ·微生物絮凝剂开发研究现状第11-18页
     ·微生物絮凝剂种类、组成及应用第11-13页
     ·产絮凝剂微生物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第13-15页
     ·微生物絮凝剂的提取纯化方法及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第15-17页
     ·微生物絮凝剂的成份分析方法第17页
     ·开发微生物絮凝剂的意义及微生物絮凝的优缺点[41-54]第17-18页
   ·克雷伯氏菌产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现状第18-19页
     ·克雷伯氏菌产微生物絮凝剂的结构特征第18-19页
     ·克雷伯氏菌产微生物絮凝剂具有絮凝活性的官能团特征第19页
     ·克雷伯氏菌产微生物絮凝剂作为水处理剂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第19页
   ·诱变育种及紫外诱变第19-20页
     ·诱变育种的一般方法第19-20页
     ·紫外诱变的机理第20页
   ·本课题研究意义、目的和内容第20-22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1-22页
2 紫外诱变NIII2 选育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第22-29页
   ·本文紫外诱变育种方法第22页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22-25页
     ·试验材料第22-23页
     ·试验仪器第23页
     ·试验方法第23-25页
     ·分析方法第25页
   ·结果与分析第25-28页
     ·NIII2 菌最佳紫外诱变时间的确定结果第25-26页
     ·紫外突变株初筛结果第26页
     ·紫外突变株复筛结果第26-27页
     ·出发菌株与变异菌株的菌落形态比较第27页
     ·高产微生物絮凝剂的诱变株 NIII2-I 的遗传稳定性第27-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3 诱变菌株NIII2-I高产絮凝剂发酵条件的优化第29-43页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29-31页
     ·试验材料第29页
     ·试验仪器和药剂第29-31页
     ·试验方法第31页
     ·分析方法第31页
   ·结果与讨论第31-42页
     ·碳源对诱变株NIII2-I产絮凝剂的影响第31-32页
     ·野生菌NIII2 及其诱变株NIII2-I产MBF培养基氮源影响的对比第32-34页
     ·磷酸盐投加量对NIII2 及其诱变株NIII2-I菌株产MBF的影响第34-35页
     ·发酵培养基中Mg2+对NIII2 及其诱变株NIII2-I产絮凝剂的影响第35-37页
     ·接种量对NIII2 及其诱变株NIII2-I产絮凝剂的影响作用第37-38页
     ·外界条件对NIII2 及其诱变株NIII2-I产絮凝剂的影响作用第38-40页
     ·诱变菌株NIII2-I培养基与培养条件最佳优化第40-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4 诱变株克雷伯氏菌NIII2-I所产絮凝剂的特性第43-55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3-45页
     ·实验材料第43页
     ·实验仪器及药品第43-44页
     ·实验方法第44-45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5-54页
     ·野生菌株和诱变菌株发酵产絮凝剂的热稳定性对比第45-46页
     ·发酵氮源对絮凝剂特性的影响第46-50页
     ·野生菌NIII2 和诱变菌NIII2-I所产絮凝剂的粒径分布第50-52页
     ·诱变菌NIII2-I所产絮凝剂的紫外扫描和分子量分布第52-53页
     ·野生菌NIII2 和诱变菌NIII2-I所产絮凝剂的微观结构与絮凝机理的关系第53-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5 结论与建议第55-57页
   ·结论第55-56页
   ·建议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3页
附录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和获得奖励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硝酸盐氮为唯一氮源时异养微生物增长特性的研究
下一篇:温度对聚磷菌的影响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