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氮肥过量施用与地下水污染 | 第13-14页 |
·农田氮肥施用与土壤-作物体系氮素平衡 | 第14页 |
·秸秆还田 | 第14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23页 |
·农田 NO3--N 淋失 | 第15-19页 |
·土壤-作物体系氮素平衡 | 第19-21页 |
·农田适宜氮肥用量研究 | 第21-23页 |
第二章 长期施氮和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与土壤性质的影响 | 第23-2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23页 |
·试验设计 | 第23-24页 |
·样品采集与测定 | 第24页 |
·数据分析 | 第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27页 |
·施氮和秸秆还田对不同年份小麦产量的影响 | 第24-25页 |
·施氮和秸秆还田对不同年份玉米产量的影响 | 第25-26页 |
·施氮和秸秆还田对不同年份小麦玉米体系产量的影响 | 第26页 |
·施氮和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 pH 的影响 | 第26-27页 |
·讨论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长期施氮和秸秆还田对农田硝态氮淋溶的影响 | 第29-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29页 |
·试验设计 | 第29-30页 |
·样品采集与测定 | 第30-31页 |
·数据处理 | 第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4页 |
·监测期内各处理 NO3--N 淋溶动态变化 | 第31-32页 |
·施氮和秸秆还田对 NO3--N 年淋失量和淋失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硝态氮年淋失量、0—100 cm 土层残留量与施氮量的关系 | 第33-34页 |
·讨论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长期施氮和秸秆还田对土壤-作物体系氮素平衡的影响 | 第36-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36页 |
·试验设计 | 第36页 |
·样品采集与测定 | 第36页 |
·数据分析与计算 | 第36-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1页 |
·施氮和秸秆还田对 0—100 cm 土体无机氮分布与累积的影响 | 第37-39页 |
·施氮和秸秆还田对作物地上部氮素吸收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施氮和秸秆还田对土壤-作物体系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 | 第40-41页 |
·讨论 | 第41页 |
·小结 | 第41-43页 |
第五章 协调作物产量和环境效应的农田适宜氮肥用量研究 | 第43-5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43页 |
·试验设计 | 第43页 |
·样品采集与测定 | 第43-44页 |
·数据计算与统计分析 | 第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49页 |
·不同施氮水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不同施氮水平对作物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 第45-46页 |
·不同施氮水平对作物收获期土壤剖面硝态氮分布和累积的影响 | 第46-47页 |
·不同施氮水平对土壤–作物系统氮素平衡的影响 | 第47-48页 |
·氮肥与产量、氮肥与环境指标的多曲线分析 | 第48-49页 |
·讨论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