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信托在资产证券化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0.导论 | 第14-2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4-16页 |
·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9-20页 |
1 商业信托与资产证券化 | 第20-28页 |
·资产证券化及其运作 | 第20-22页 |
·商业信托的界定 | 第22-24页 |
·从传统信托到商业信托 | 第22-23页 |
·商业信托的特征 | 第23-24页 |
·商业信托在资产证券化中的表现形式 | 第24-28页 |
·特殊目的机构的组织形式——SPT | 第24-25页 |
·资产转让的方式——信托 | 第25-28页 |
2 商业信托应用于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基础 | 第28-43页 |
·资产证券化的需求——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属性分析 | 第28-31页 |
·资产证券化的本质与特征 | 第28-30页 |
·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关系 | 第30-31页 |
·商业信托的供给——商业信托法律属性分析 | 第31-37页 |
·信托财产上的权利分配——信托财产的独立性 | 第31-33页 |
·信托的内部关系——信托协议的灵活性 | 第33-35页 |
·信托的外部关系——财产的有限责任 | 第35-37页 |
·商业信托应用于资产证券化的功能价值 | 第37-43页 |
·破产隔离功能 | 第37-38页 |
·SPT的低成本运作 | 第38-39页 |
·有效率的资产运作 | 第39-41页 |
·受托人的权益制衡功能 | 第41-43页 |
3 境外商业信托应用于资产证券化的分析与启示 | 第43-53页 |
·SPT的法律性质 | 第43-45页 |
·美国法中的SPT | 第43-44页 |
·大陆法中的SPT | 第44-45页 |
·启示 | 第45页 |
·商业信托模式下的破产风险 | 第45-51页 |
·无效信托与欺诈信托 | 第46-47页 |
·“实质控制”产生“实体合并” | 第47-48页 |
·剩余利益分配产生的“重新定性” | 第48-50页 |
·启示 | 第50-51页 |
·受托人监督制度 | 第51-53页 |
·境外受托人监督制度 | 第51-52页 |
·启示 | 第52-53页 |
4 商业信托应用于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考察 | 第53-61页 |
·基本法律制度与实践 | 第53-56页 |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制度 | 第53-54页 |
·企业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制度 | 第54-55页 |
·我国资产证券化实践 | 第55-56页 |
·评述 | 第56-61页 |
·作为法律关系的SPT | 第56-58页 |
·商业信托≠破产隔离 | 第58-59页 |
·缺乏效率的监督 | 第59-61页 |
5 商业信托应用于我国资产证券化之法制完善 | 第61-66页 |
·关于商业信托的法律制度完善 | 第61-63页 |
·将商业信托纳入《信托法》 | 第61页 |
·扩大信托财产的范围 | 第61-62页 |
·明确可撤销与无效信托的判断 | 第62-63页 |
·我国资产证券化立法及其配套法律制度完善 | 第63-66页 |
·资产证券化立法建议 | 第63-64页 |
·配套法律制度完善 | 第64-66页 |
结语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