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争取社会结构更加合理 | 第12-22页 |
·政治结构 | 第12-14页 |
·部分公权力缺乏合理、正常的渠道 | 第12-13页 |
·公权力缺乏必要的制约和监督 | 第13页 |
·社会管理成本太高,缺乏效率 | 第13-14页 |
·经济结构 | 第14-17页 |
·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 | 第15页 |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差别 | 第15-16页 |
·受到权力惠顾和受不到权力惠顾的群体之间不平衡 | 第16页 |
·有条件利用公共资源和无条件利用公共资源的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差别 | 第16-17页 |
·文化结构 | 第17-22页 |
·城乡和地区文化条件差异过大 | 第17-18页 |
·政府和社会的话语权不对等 | 第18-19页 |
·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机制不完善 | 第19-22页 |
第二章 保证社会运行更加有序 | 第22-34页 |
·协调社会关系 | 第22-28页 |
·改革户籍制度,协调城乡关系 | 第23-24页 |
·协调干群关系 | 第24-26页 |
·协调贫富关系 | 第26-28页 |
·解决社会矛盾 | 第28-29页 |
·应对社会风险 | 第29-31页 |
·保持社会稳定 | 第31-34页 |
第三章 保持社会管理动力强劲 | 第34-46页 |
·确立目标,形成共识 | 第34-37页 |
·坚持改革开放 | 第37-39页 |
·调整各阶层利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 第39-41页 |
·扩大社会权利 | 第41-43页 |
·改善民生促社会公平,增大社会管理的积极性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