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1-15页 |
第一节 非金融企业间借贷行为的法律界定 | 第11-12页 |
第二节 非金融企业间借贷行为的类型 | 第12-15页 |
一、合法借贷形式 | 第12-14页 |
二、非法借贷形式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非金融企业间借贷行为合法化的合理性分析 | 第15-20页 |
第一节 合法化的正面效益 | 第15-17页 |
一、尊重当事人自由意志,符合私法自治的精神 | 第15-16页 |
二、提高资金流动性,实现市场效益最大化 | 第16页 |
三、缓解金融供需失衡,优化社会融资结构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合法化的负面效应 | 第17-19页 |
一、正常的金融环境面临挑战 | 第17-18页 |
二、发生利用企业借贷避税行为 | 第18页 |
三、企业间恶意拆借转移资产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小结——利弊的权衡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允许非金融企业间借贷行为的可行性分析 | 第20-31页 |
第一节 境内放松控制的环境现状 | 第20-25页 |
一、我国现行法规的态度 | 第20-22页 |
二、司法实践的有条件默认 | 第22-23页 |
三、《放贷人条例》的起草 | 第23-24页 |
四、小额贷款公司的迅速发展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境外相关规定的借鉴 | 第25-31页 |
一、美国非吸收存款类放贷人(NDTL)制度 | 第25-27页 |
二、我国香港地区对于放债人的规定 | 第27-28页 |
三、点对点借贷模式(Peer to Peer Lending) | 第28-31页 |
第四章 立法设计与制度完善 | 第31-39页 |
第一节《企业借贷法》的制定 | 第31-37页 |
一、监管主体 | 第31-32页 |
二、监管原则 | 第32-34页 |
三、主要内容 | 第34-37页 |
第二节 通过修订《公司法》完善企业间借贷 | 第37-39页 |
一、明确企业间借贷的合法地位 | 第37页 |
二、对外借款审批制度 | 第37-38页 |
三、放贷资金规模限制 | 第38页 |
四、违法借贷的法律责任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