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告奸制度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秦代告奸制度概述 | 第12-13页 |
二、秦代告奸制度之类型 | 第13-21页 |
(一)强制告奸 | 第14-20页 |
1.什伍告奸 | 第14-16页 |
2.亲属告奸 | 第16-18页 |
3.官吏告奸 | 第18-19页 |
4.其他告奸 | 第19-20页 |
(二)非强制性告奸 | 第20-21页 |
三、秦代告奸制度之程序性规定 | 第21-24页 |
(一)起诉阶段之告奸分类 | 第21页 |
(二)告奸不予受理的几种情形 | 第21-22页 |
1.非公室告 | 第21-22页 |
2.州告 | 第22页 |
3.家罪 | 第22页 |
(三)禁止匿名告奸 | 第22-23页 |
(四)有罪推定与无罪推定 | 第23页 |
(五)侦查和审判中对证据的注重 | 第23-24页 |
四、秦代告奸制度之实践考察 | 第24-28页 |
(一)积极结果 | 第24-26页 |
1.告奸免罪 | 第24-25页 |
2.赐爵封侯 | 第25页 |
3.金钱奖励 | 第25-26页 |
(二)消极结果 | 第26-28页 |
1.强制告奸而未告奸之结果 | 第26-27页 |
2.诬告反坐 | 第27-28页 |
五、秦代告奸制度之思想成因 | 第28-35页 |
(一)人性论 | 第29-30页 |
(二)法治论 | 第30-33页 |
1.事皆决于法 | 第30-31页 |
2.信赏必罚与壹赏、壹刑 | 第31-33页 |
(三)重刑论 | 第33-34页 |
(四)儒家思想 | 第34-35页 |
六、秦代告奸制度之社会评价 | 第35-41页 |
(一)积极评价 | 第35-38页 |
1.国富兵强,厉行法治 | 第35-36页 |
2.解放奴隶,打击奴隶制 | 第36页 |
3.制度设计较完善 | 第36-37页 |
4.基层行政组织的借鉴意义 | 第37-38页 |
(二)消极评价 | 第38-41页 |
1.过分强调法治,忽略人情 | 第38页 |
2.重刑主义过于严苛 | 第38-39页 |
3.刑无等级未真正实施 | 第39-40页 |
4.诬告成风 | 第40页 |
5.立法技术有待提高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