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药物学论文--兽医药理学论文

恩诺沙星联合LPS致鸡肝损伤模型的建立及复方甘草酸单胺粉保护机理研究

目录第1-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3页
縮略符号第13-14页
前言第14-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33页
 1 药物性肝损伤机制研究进展第15-19页
   ·CYP450酶系介导的肝损伤机制第15-16页
   ·信号转导通路介导的肝损伤机制第16页
   ·自由基介导的肝损伤机制第16-17页
   ·线粒体介导的肝损伤机制第17页
   ·免疫介导的肝损伤机制第17-18页
   ·细胞凋亡介导的肝损伤机制第18-19页
 2 内毒素致肝损伤机制研究进展第19-21页
   ·内毒素诱导肝脏微循环障碍第19-20页
   ·内毒素诱导肝细胞线粒体损伤第20页
   ·细胞因子与内毒素诱导肝损伤第20-21页
   ·NO与内毒素诱导肝损伤第21页
 3 复方甘草酸单胺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第21-23页
   ·复方甘草酸单胺的抗炎作用第21页
   ·复方甘草酸单胺的抗氧化作用第21-22页
   ·复方甘草酸单胺的抗病毒作用第22页
   ·复方甘草酸单胺的免疫调节作用第22页
   ·复方甘草酸单胺的抗肝纤维化作用第22-23页
 4 复方甘草酸单胺在肝病领域的应用第23-25页
   ·治疗病毒性肝炎第23页
   ·治疗酒精型肝炎第23-24页
   ·治疗脂肪性肝炎第24页
   ·治疗药物性肝炎第24-25页
 参考文献第25-33页
第二章 恩诺沙星联合LPS诱导新型鸡肝损伤模型的建立第33-45页
 1 材料和方法第33-36页
   ·试验材料第33-34页
   ·试验方法第34-36页
 2 结果第36-41页
   ·恩诺沙星诱导肝损伤剂量的初步筛选第36-39页
   ·LPS诱导肝损伤剂量的初步筛选第39-40页
   ·确定恩诺沙星联合LPS诱导肝损伤模型建立方法的确定第40-41页
 3 讨论第41-42页
   ·内毒素提取方法的选择第41页
   ·恩诺沙星和LPS皆可诱导肝损伤第41页
   ·恩诺沙星联合LPS诱导鸡肝损伤模型的建立第41-42页
 4 小结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第三章 复方甘草酸单胺可溶性粉对恩诺沙星和LPS复合式肝损伤鸡肝功能的影响第45-59页
 1 材料和方法第45-47页
   ·试验材料第45-46页
   ·试验方法第46-47页
 2 结果第47-56页
   ·复方甘草酸单胺粉的保肝降酶作用第47-50页
   ·复方甘草酸单胺粉对肝蛋白质合成功能的影响第50-52页
   ·复方甘草酸单胺粉对肝胆红素代谢的影响第52-54页
   ·鸡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第54-56页
 3 讨论第56-57页
   ·恩诺沙星联合LPS致鸡肝损伤过程中引发血清酶活性升高第56页
   ·恩诺沙星联合LPS致鸡肝损伤引发肝功能障碍第56-57页
   ·复方甘草酸单胺粉对新型复合式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第57页
 4 小结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59页
第四章 复方甘草酸单胺可溶性粉对恩诺沙星联合LPS诱导鸡肝损伤的抗自由基损伤作用第59-71页
 1 材料和方法第59-63页
   ·试验材料第59-60页
   ·试验方法第60-63页
 2 结果第63-67页
   ·复方甘草酸单胺粉对恩诺沙星和LPS肝损伤鸡血清中MDA浓度的影响第63-64页
   ·复方甘草酸单胺粉对恩诺沙星和LPS肝损伤鸡血清中NO含量的影响第64-65页
   ·复方甘草酸单胺粉对恩诺沙星和LPS复合式肝损伤鸡的血清中SOD活力的影响第65-66页
   ·复方甘草酸单胺粉对恩诺沙星和LPS肝损伤鸡血清中GSH浓度的影响第66-67页
 3 讨论第67-69页
   ·自由基损伤介导恩诺沙星联合LPS致鸡肝损伤过程第67-68页
   ·复方甘草酸单胺可溶性粉的抗自由基损伤作用第68-69页
 4 小结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1页
第五章 复方甘草酸单胺可溶性粉对恩诺沙星联合LPS诱导复合式鸡肝损伤免疫调节作用第71-87页
 1 材料和方法第71-76页
   ·试验材料第71-72页
   ·试验方法第72-76页
 2 结果第76-82页
   ·复方甘草酸单胺粉对恩诺沙星联合LPS诱导肝损伤鸡血清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第76-79页
   ·复方甘草酸单胺粉对恩诺沙星联合LPS诱导肝损伤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第79-82页
 3 讨论第82-84页
   ·恩诺沙星联合LPS诱导肝损伤对机体免疫的影响第82-83页
   ·复方甘草酸单胺粉对抗恩诺沙星联合LPS诱导肝损伤的免疫调节作用第83-84页
 4 小结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7页
全文结论第87-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糖蛋白在猪肝脏、肾脏和肠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口服恩诺沙星药动学的影响
下一篇:猪链球菌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mefA/msrD的传播机制与基因环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