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5页 |
·引言 | 第11页 |
·水污染状况简介 | 第11-12页 |
·染料废水的特点及危害 | 第11-12页 |
·抗生素废水的危害 | 第12页 |
·废水处理技术 | 第12-24页 |
·高级氧化处理技术 | 第12-18页 |
·吸附处理技术 | 第18-24页 |
·本论文的研究概况 | 第24-26页 |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24-25页 |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5页 |
第二章 SiO_2微球负载的Cu(Ⅱ)/pyridine高效非均相类芬顿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催化降解罗丹明性能研究 | 第35-61页 |
·实验部分 | 第36-40页 |
·实验试剂 | 第36-37页 |
·实验仪器 | 第37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7-38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8-39页 |
·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39页 |
·RhB催化降解过程中的化学分析 | 第39-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54页 |
·催化剂表征 | 第40-43页 |
·催化活性评价 | 第43-45页 |
·动力学研究 | 第45-49页 |
·催化剂稳定性评价 | 第49-50页 |
·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50-53页 |
·降解机理研究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第三章 磁性非均相类芬顿催化Cu(Ⅱ)-pyridine/Fe_3O_4@SiO_2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 第61-76页 |
·引言 | 第61页 |
·实验部分 | 第61-64页 |
·主要试剂 | 第62页 |
·实验所用仪器 | 第62-63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63-64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64页 |
·催化活性评价 | 第6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4-72页 |
·材料表征 | 第64-68页 |
·催化活性评价 | 第68页 |
·pH对催化降解RhB的影响 | 第68-69页 |
·H_2O_2浓度对RhB催化降解的影响 | 第69-70页 |
·染料浓度的影响 | 第70-71页 |
·RhB脱色和结构降解 | 第71页 |
·羟基自由基测定 | 第71-72页 |
·RhB降解机理 | 第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第四章 金属掺杂介孔材料对水体中左旋氧氟沙星的吸附特征 | 第76-99页 |
·引言 | 第76-77页 |
·实验部分 | 第77-82页 |
·实验试剂 | 第77页 |
·实验仪器 | 第77-78页 |
·材料制备 | 第78-79页 |
·样品表征方法 | 第79页 |
·分析方法 | 第79-81页 |
·吸附动力学测定 | 第81页 |
·吸附等温线测定 | 第81-8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2-95页 |
·不同金属掺杂的MCM-41对左旋氧氟沙星吸附性能比较 | 第82页 |
·材料表征 | 第82-84页 |
·金属掺杂介孔MCM-41对左旋盐氟沙星吸附 | 第84-89页 |
·不同影响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89-94页 |
·吸附机理 | 第94-95页 |
·再生实验 | 第95-96页 |
·结论 | 第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99-102页 |
·总结 | 第99-100页 |
·创新之处 | 第100页 |
·展望 | 第100-102页 |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