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频率选择表面概述 | 第12-17页 |
| ·频率选择表面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 ·频率选择表面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频率选择表面的应用 | 第14-17页 |
| ·雷达天线罩材料概述 | 第17-20页 |
| ·雷达天线罩材料发展的背景及意义 | 第17-18页 |
| ·雷达天线罩材料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18-20页 |
|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频率选择表面的基本理论 | 第22-31页 |
| ·FSS 的滤波机理 | 第22-23页 |
| ·FSS 分类及滤波特点 | 第23-24页 |
| ·影响 FSS 传输性能的参数 | 第24-30页 |
| ·单元形状及尺寸 | 第24-26页 |
| ·排布方式与周期 | 第26页 |
| ·栅瓣 | 第26-28页 |
| ·介质加载及多层 FSS 级联 | 第28-30页 |
| ·入射波 | 第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X 波段带通 FSS 的设计 | 第31-46页 |
| ·仿真工具简介 | 第31-32页 |
| ·计算机仿真分析步骤 | 第32-33页 |
| ·单层介质加载 Y 型环带通 FSS 仿真与设计 | 第33-38页 |
| ·单元模型与仿真设置 | 第33-34页 |
| ·Y 型环臂长对传输特性的影响 | 第34-35页 |
| ·Y 型环臂宽对传输特性的影响 | 第35页 |
| ·Y 型环孔径宽度对传输特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 ·介质厚度对传输特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 ·入射波极化模式对传输特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 ·入射角度对传输特性的影响 | 第38页 |
| ·双屏 FSS 级联对性能的改善 | 第38-41页 |
| ·单元模型与仿真设计 | 第39-40页 |
| ·仿真结果 | 第40-41页 |
| ·曲折内环 FSS 的仿真与实验验证 | 第41-44页 |
| ·单元模型与仿真设计 | 第41-42页 |
| ·仿真结果 | 第42-43页 |
| ·测试结果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第四章 熔融石英陶瓷材料的研究 | 第46-60页 |
| ·石英陶瓷的基础理论 | 第46-50页 |
| ·石英陶瓷的结构 | 第46-47页 |
| ·石英陶瓷的性能 | 第47-48页 |
| ·石英陶瓷的晶相转变理论 | 第48-50页 |
| ·实验设计 | 第50-55页 |
| ·实验原料 | 第50页 |
| ·主要实验设备 | 第50-51页 |
| ·制备工艺流程 | 第51-54页 |
| ·性能测试与分析方法 | 第54-55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5-59页 |
| ·烧结温度对石英陶瓷晶相的影响 | 第56-57页 |
| ·烧结温度对石英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 | 第57-58页 |
| ·烧结温度对石英陶瓷抗弯强度的影响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五章 石英陶瓷的掺杂改性 | 第60-71页 |
| ·掺杂纳米 SiO_2对石英陶瓷烧结性能的影响 | 第60-63页 |
| ·不同掺杂含量对石英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 | 第60-61页 |
| ·不同掺杂含量对石英陶瓷抗弯强度的影响 | 第61-62页 |
| ·掺杂 3wt%纳米 SiO_2在不同温度下的介电性能 | 第62-63页 |
| ·掺杂 3wt%纳米 SiO_2在不同温度下的抗弯强度 | 第63页 |
| ·掺杂 Si_3N_4对石英陶瓷烧结性能的影响 | 第63-66页 |
| ·不同掺杂含量 Si_3N_4样品的 XRD 分析 | 第64页 |
| ·不同掺杂含量对样品介电性能的影响 | 第64-65页 |
| ·烧结温度对掺杂 3wt% Si_3N_4样品介电性能的影响 | 第65-66页 |
| ·掺杂 Li_2O-K_2O-AL_2O_3对石英陶瓷性能的影响 | 第66-69页 |
| ·掺杂 Li_2O-K_2O-Al_2O_3样品的 XRD 分析 | 第66-67页 |
| ·掺杂 Li_2O-K_2O-Al_2O_3样品的微观形貌 | 第67-68页 |
| ·掺杂 Li_2O-K_2O-Al_2O_3样品在不同烧结温度下的介电性能 | 第68-69页 |
| ·掺杂 Li_2O-K_2O-Al_2O_3样品在不同烧结温度下的抗弯强度 | 第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攻读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