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导论 | 第16-32页 |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6-23页 |
二、国内市场化退耕还林补偿机制研究 | 第23-27页 |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四、论文的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 | 第29-32页 |
第一章 荒漠化地区生态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32-48页 |
·外部性理论 | 第32-38页 |
·外部性的含义 | 第32-34页 |
·外部效应和市场无效 | 第34-35页 |
·外部效应的一般控制方法 | 第35-37页 |
·外部效性理论的启示 | 第37-38页 |
·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 | 第38-42页 |
·不同类型的物品 | 第38页 |
·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 第38-41页 |
·公共资源的过渡使用和保护 | 第41-42页 |
·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信息 | 第42-48页 |
·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 | 第42-44页 |
·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 | 第44-48页 |
第二章 内蒙古地区荒漠化总体认识与原因分析 | 第48-74页 |
·荒漠化概述 | 第48-52页 |
·荒漠化概念的提出和应用 | 第48-50页 |
·沙漠化 | 第50-52页 |
·内蒙古地区荒漠化分布情况 | 第52-61页 |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 第52-57页 |
·内蒙古地区荒漠化现状 | 第57-59页 |
·荒漠化对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59-61页 |
·内蒙古地区荒漠化形成和加剧的原因 | 第61-67页 |
·人类生产系统对荒漠化的影响机制 | 第61-65页 |
·自然因素对荒漠化的作用机制 | 第65-67页 |
·内蒙古地区荒漠化驱动力解释 | 第67-74页 |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 | 第67-69页 |
·科尔沁地区的的沙漠化逆转现实 | 第69-72页 |
·制度因素的引入及其作用 | 第72-74页 |
第三章 内蒙古现行荒漠化治理活动及治理政策 | 第74-89页 |
·内蒙古地区主要的荒漠化治理活动 | 第74-79页 |
·荒漠化防治活动相关概念的内涵与特征 | 第74-76页 |
·国家在北方地区实施的主要的荒漠化治理工程 | 第76-79页 |
·荒漠化防治政策相关法律法规 | 第79-81页 |
·中央政府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80页 |
·荒漠化治理的相关文件 | 第80页 |
·地方政府自治条例和部门规章 | 第80-81页 |
·荒漠化治理政策的主要模式和管理体制 | 第81-86页 |
·荒漠化治理中政府的组织结构框架 | 第81-85页 |
·政府主导型荒漠化治理模式 | 第85-86页 |
·内蒙古荒漠化治理政策执行偏差 | 第86-89页 |
·荒漠化治理中政策执行的难点与风险 | 第86-87页 |
·各级政府委托代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 第87页 |
·政府主导型的治理机制本身的缺陷 | 第87-89页 |
第四章 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的比较 | 第89-100页 |
·政府主导的生态治理 | 第89-92页 |
·政府指导的生态环境治理 | 第89页 |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 第89-91页 |
·大规模生态建设工程 | 第91-92页 |
·农村社区生态自主治理的制度 | 第92-100页 |
·环境社区治理问题的提出 | 第92-95页 |
·社区治理的有效性 | 第95-96页 |
·我国传统社区的瓦解与重组 | 第96-100页 |
第五章 市场化的荒漠化治理制度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00-112页 |
·退耕还林工程 | 第100-102页 |
·退耕还林工程概况 | 第100-101页 |
·退耕还林(草)工程的补偿制度安排 | 第101-102页 |
·市场化的荒漠化治理制度构建的必要性 | 第102-105页 |
·市场化的治理制度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保障 | 第102-103页 |
·可以有效的解决生态问题与贫困问题 | 第103-105页 |
·市场化的荒漠化治理制度构建的可行性 | 第105-112页 |
·多元化的荒漠化治理融资渠道 | 第105-107页 |
·林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 第107页 |
·荒漠化监测体系与指标制定的不断完善 | 第107-109页 |
·内蒙古地区粮食生产保证自给有余已基本实现 | 第109-112页 |
第六章 基于市场原理的荒漠化治理制度构建 | 第112-139页 |
·生态补偿与市场化的荒漠化治理 | 第112-116页 |
·生态补偿机制概述 | 第112-113页 |
·市场化的生态治理制度的基本框架 | 第113-116页 |
·参与荒漠化治理中的政府与农户 | 第116-127页 |
·三种不同部门 | 第116-118页 |
·政府在荒漠化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 第118-120页 |
·荒漠化治理的主体——农户 | 第120-125页 |
·荒漠化治理中政府与农户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 第125-126页 |
·农户参与荒漠化治理过程中的模式选择 | 第126-127页 |
·代理公司 | 第127-131页 |
·两种经济活动协调方式 | 第127-128页 |
·荒漠化治理中的代理公司 | 第128-129页 |
·代理公司与现代企业 | 第129页 |
·代理公司的运行机制与功能 | 第129-131页 |
·市场化的荒漠化治理中的市场交易 | 第131-135页 |
·市场需求与供给 | 第131-133页 |
·荒漠化治理中生态产品的生产、交易特性 | 第133-135页 |
·市场化的荒漠化治理中生态产品价格设定 | 第135-139页 |
·生态产品市场价格制定的依据 | 第135-136页 |
·市场化的荒漠化治理中生态产品价格 | 第136-139页 |
第七章 荒漠化治理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分析 | 第139-153页 |
·荒漠化治理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分析 | 第139-144页 |
·交易成本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第139-141页 |
·荒漠化治理行为主体与交易成本情景 | 第141-143页 |
·交易成本的计算方法 | 第143-144页 |
·内蒙古乌审旗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交易成本核算 | 第144-150页 |
·乌审旗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情况 | 第144-146页 |
·退耕还林交易成本估算 | 第146-150页 |
·荒漠化治理政策执行期限与成果的保障体系 | 第150-153页 |
·荒漠化治理政策执行期限 | 第150-151页 |
·荒漠化治理成果的保障体系 | 第151-153页 |
基本结论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53-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62页 |
致谢 | 第162-1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