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紫色土坡面径流调控研究--以虾子岭小流域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20页 |
·坡面产流机制 | 第11-16页 |
·坡面侵蚀产沙机理 | 第16-17页 |
·坡面径流调控措施 | 第17-19页 |
·存在问题与研究趋势 | 第19-20页 |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20-21页 |
·研究目标 | 第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紫色土坡面产流产沙过程 | 第23-36页 |
·紫色土研究概况 | 第23-25页 |
·紫色土的基本概况 | 第23-24页 |
·紫色土的侵蚀类型和特点 | 第24-25页 |
·试验方法与设计 | 第25-27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7-34页 |
·坡面产流过程及特征 | 第27-31页 |
·坡面径流侵蚀产沙过程及特征 | 第31-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紫色土坡面壤中流模型的建立 | 第36-48页 |
·壤中流形成机理 | 第36-40页 |
·饱和下渗条件下壤中流的形成 | 第36-38页 |
·非饱和下渗条件下壤中流的形成 | 第38-40页 |
·壤中流产生条件 | 第40页 |
·紫色土坡面壤中流模型 | 第40-47页 |
·模型建立 | 第40-45页 |
·模型验证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坡面径流调控体系——以虾子岭小流域为例 | 第48-70页 |
·坡面径流调控的意义 | 第48页 |
·虾子岭示范区小流域径流量和作物需水量评估 | 第48-56页 |
·示范区概况 | 第48-49页 |
·示范区小流域地表径流量分析 | 第49-52页 |
·示范区小流域壤中流分析 | 第52-54页 |
·示范区作物需水规律及土壤水分平衡 | 第54-56页 |
·坡面截排水沟体系设计 | 第56-59页 |
·紫色土坡耕地细沟侵蚀临界坡长 | 第57-58页 |
·基于临界坡长的新型截排水沟改造技术 | 第58-59页 |
·虾子岭示范区坡面径流梯级网络化调控技术体系构建 | 第59-67页 |
·示范区现有的坡面径流调控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60-61页 |
·示范区梯级网络化调控技术体系试验示范 | 第61-67页 |
·效益分析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主要结论 | 第70-71页 |
·研究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附录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