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型草地重建与利用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7页 |
·退化草地植被重建技术 | 第9-12页 |
·重建草地的利用方式 | 第12-16页 |
·重建草地综合评价的研究 | 第16-17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7-19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19-27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9-21页 |
·地理位置 | 第19页 |
·气候状况 | 第19-20页 |
·草地利用现状 | 第20页 |
·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退化草地植被重建效果研究 | 第21页 |
·不同放牧强度下重建草地群落特征 | 第21页 |
·重建草地放牧利用效果综合评价 | 第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6页 |
·重建草种的选择 | 第21页 |
·草地重建试验设计 | 第21-23页 |
·重建草地放牧利用强度试验设计 | 第23-24页 |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24页 |
·数据分析 | 第24-26页 |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第3章 草地重建效果的研究 | 第27-40页 |
·重建草地群落特征变化 | 第27-32页 |
·群落盖度变化 | 第27-28页 |
·群落高度变化 | 第28-29页 |
·群落密度变化 | 第29-30页 |
·群落产量变化 | 第30-31页 |
·群落豆科比值变化 | 第31-32页 |
·草地重建效果综合评价 | 第32-38页 |
·草地重建第一年综合评价 | 第33-34页 |
·草地重建第二年综合评价 | 第34-36页 |
·草地重建两年综合评价 | 第36-38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8-40页 |
·重建草地群落特征变化 | 第38-39页 |
·草地重建效果综合评价 | 第39-40页 |
第4章 不同放牧强度下重建草地群落特征 | 第40-60页 |
·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群落盖度变化 | 第40-44页 |
·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群落高度变化 | 第44-47页 |
·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群落密度变化 | 第47-51页 |
·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群落产量变化 | 第51-54页 |
·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群落豆科牧草产量比值变化 | 第54-57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7-60页 |
·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群落盖度变化 | 第57页 |
·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群落高度变化 | 第57-58页 |
·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群落密度变化 | 第58页 |
·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群落产量变化 | 第58-59页 |
·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群落豆科牧草产量比值变化 | 第59-60页 |
第5章 重建草地放牧利用效果综合评价 | 第60-68页 |
·留茬 5cm 时重建草地综合评价 | 第60-62页 |
·留茬 8cm 时重建草地综合评价 | 第62页 |
·留茬 10cm 时重建草地综合评价 | 第62-64页 |
·不同放牧强度重建草地利用效果综合评价 | 第64-67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67-68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8-70页 |
一次性测产对重建草地群落特征进行连续 2 年测定 | 第68页 |
不同放牧强度下重建草地群落特征 | 第68-69页 |
借鉴模糊数学法里的相似优先比分析方法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作者简介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