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21页 |
1. 导论 | 第21-39页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22-25页 |
·经济虚拟化的现实与趋势 | 第22-24页 |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24-25页 |
·文献综述 | 第25-34页 |
·国外文献 | 第25-29页 |
·国内文献 | 第29-34页 |
·研究主题、思路、方法与结构 | 第34-39页 |
·研究主题 | 第34页 |
·研究目标 | 第34-35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35-37页 |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37-39页 |
2. 经济虚拟化背景下的经济增长 | 第39-64页 |
·虚拟经济的内涵及特征分析 | 第39-45页 |
·虚拟经济的内涵与外延 | 第39-42页 |
·虚拟经济的基本特征 | 第42-45页 |
·虚拟经济的内生演进机制:产业结构视角 | 第45-56页 |
·虚拟经济演进的阶段性与层次性 | 第45-48页 |
·当代经济虚拟化的集中表现——资产证券化 | 第48-50页 |
·虚拟经济演进的制度及技术条件分析 | 第50-53页 |
·虚拟经济的发展趋势 | 第53-56页 |
·虚拟经济背景下经济增长的复杂性 | 第56-60页 |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作用机制分析 | 第56-58页 |
·虚拟经济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特征分析 | 第58-60页 |
·预期与虚拟经济发展的关系 | 第60-64页 |
·预期的内涵及决定因素 | 第60-62页 |
·经济虚拟化背景下预期的实现过程 | 第62-64页 |
3.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背离的趋势 | 第64-81页 |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背离的状态及动因 | 第64-70页 |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及内在动因 | 第64-68页 |
·虚拟经济持续背离实体经济的条件分析 | 第68-70页 |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背离的经济风险 | 第70-75页 |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过度背离:泡沫经济 | 第70-72页 |
·虚拟经济演化为泡沫经济的原因 | 第72-75页 |
·虚拟经济演化的极态——金融危机 | 第75-81页 |
·虚拟经济演化为金融危机的一般性条件 | 第75-76页 |
·现代金融危机的的含义及特征 | 第76-81页 |
4. 金融危机理论与经济虚拟化 | 第81-94页 |
·金融危机理论回顾 | 第81-86页 |
·马克思的金融危机理论分析 | 第81-83页 |
·西方早期金融危机理论评述 | 第83-85页 |
·三代货币危机理论评述 | 第85-86页 |
·金融危机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及困境 | 第86-88页 |
·金融危机理论的“虚拟化”趋势 | 第86-87页 |
·现代金融危机理论的综合化趋势 | 第87-88页 |
·金融危机理论的进一步思考 | 第88-94页 |
·实体经济领域引发的金融危机 | 第88-91页 |
·虚拟经济部门引发的金融危机 | 第91-94页 |
5. 金融危机的形成和传导机制 | 第94-116页 |
·金融危机的虚拟经济解释 | 第94-101页 |
·现代金融危机的实质:实体经济危机 | 第94-98页 |
·现代金融危机的温床:虚拟经济 | 第98-101页 |
·金融危机的形成机制 | 第101-110页 |
·经济泡沫:金融危机的聚集过程 | 第101-105页 |
·金融自由化:金融危机的催化剂 | 第105-108页 |
·汇率制度选择:金融危机的切入点 | 第108-110页 |
·现代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 | 第110-116页 |
·实体经济传染机制:贸易溢出效应 | 第110-112页 |
·金融体系传染机制:金融溢出效应 | 第112-113页 |
·经济全球化:季风效应 | 第113-114页 |
·预期效应 | 第114-116页 |
6. 经济虚拟化背景下金融危机的实证检验 | 第116-138页 |
·亚洲金融危机 | 第116-124页 |
·构建预防投机攻击机制——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的必然选择 | 第117-121页 |
·经济发展模式的适时转型——预防金融危机的基础 | 第121-123页 |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虚拟化——多重传染效应并发 | 第123-124页 |
·美国金融危机 | 第124-138页 |
·美国市场经济模式是金融危机的基本原因 | 第126-132页 |
·美元霸权是金融危机的动力 | 第132-135页 |
·美国金融危机传导机制的特点——快速扩散及迭加效应 | 第135-136页 |
·美国模式不是市场经济的最佳选择 | 第136-138页 |
7. 中国金融安全与现代金融危机 | 第138-157页 |
·中国金融体系的安全程度 | 第138-144页 |
·国家金融安全的基本涵义 | 第138-139页 |
·中国避免金融危机深度冲击的现象解释——中国金融安全度分析 | 第139-144页 |
·中国金融危机的诱发因素 | 第144-148页 |
·现代金融危机诱发——金融开放因素 | 第144-145页 |
·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145-148页 |
·构建金融危机的防波堤 | 第148-157页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第148-151页 |
·构建防范虚拟经济演变为泡沫经济的有效机制 | 第151-155页 |
·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建立更有效的金融监管模式 | 第155-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157-166页 |
后记 | 第166-168页 |
致谢 | 第168-170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