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经营学、森林计测学、森林经理学论文--森林经理学论文

森林多功能经营技术与利用模式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1.前言第8-19页
     ·研究背景第8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8-9页
     ·国内外森林多功能研究现状及评述第9-17页
       ·森林多功能经营的演变第9-10页
       ·森林多功能经营技术第10-12页
       ·林分结构指标第12-15页
       ·基于多功能经营的森林资源评价第15-16页
       ·森林多功能经营利用模式第16-17页
     ·主要研究内容和路线第17-19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重点解决的问题第18-19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19页
2.研究区概况与调查方法第19-28页
     ·研究区概况第19-25页
       ·自然条件第19-21页
       ·社会经营状况第21-22页
       ·森林资源分布第22-25页
     ·调查方法第25-26页
       ·资料收集第25页
       ·群落生境调查第25页
       ·森林经营现状调查第25-26页
       ·森林土壤状况调查第26页
     ·数据调查方法第26-27页
       ·树高结构特征数据调查方法第26页
       ·林分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结构特征数据调查方法第26-27页
       ·森林资源评价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第27页
     ·外业实验步骤第27-28页
3.结构化森林多功能经侍技术第28-42页
     ·各典型植被群落标准地立地因子统计第28页
     ·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及其优化技术第28-41页
       ·各典型植被群落树高结构特征第28-31页
       ·各典型植被群落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结构特征第31-39页
       ·基于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的森林多功能经营优化技术第39-41页
     ·优化空间结构的森林多功能经营效果结论第41-42页
4.基于小班水平的各典型植被群落森林资源评价第42-47页
     ·基于多功能经营的森林资源评价第43-46页
     ·森林多功能评价结论第46-47页
5.森林多功能经营利用模式第47-49页
     ·森林多功能经营利用模式的初步探索第47-48页
     ·最终制订的森林多功能经营利用模式结论第48-49页
6.结论与展望第49-53页
     ·结论第49-51页
     ·展望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个人简介第57-58页
导师简介第58-59页
获得成果目录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北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下一篇:小叶杨耐高温、低温基因的克隆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