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简要评述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21-23页 |
·创新点 | 第21-22页 |
·不足之处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述评 | 第23-39页 |
·概念界定 | 第23-28页 |
·博弈的涵义及其分类 | 第23页 |
·熵、信息熵、负熵流的定义 | 第23-25页 |
·带熵博弈概念界定 | 第25-28页 |
·相关理论 | 第28-36页 |
·耗散结构理论 | 第28-29页 |
·要素流动理论 | 第29-32页 |
·地方政府博弈理论 | 第32-35页 |
·经济熵增理论 | 第35-36页 |
·分析框架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地方政府博弈失败——基于熵极大化视角 | 第39-50页 |
·珠三角产业结构现状 | 第39-43页 |
·珠三角产业结构面临的挑战 | 第39-40页 |
·珠三角产业同构化分析 | 第40-43页 |
·地方政府间带熵博弈模型分析 | 第43-49页 |
·完全信息静态条件下模型实证分析 | 第43-45页 |
·非合作条件博弈模型实证分析 | 第45-48页 |
·地方政府带熵博弈结论分析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地方政府博弈导致熵极大化的原因探讨 | 第50-56页 |
·导致熵极大化的地方政府博弈表现 | 第50-52页 |
·公共物品竞争 | 第50-51页 |
·要素市场竞争 | 第51页 |
·产品市场竞争 | 第51页 |
·产业发展竞争 | 第51-52页 |
·地方政府间博弈导致熵极大化的原因 | 第52-55页 |
·行政区划限制 | 第52-53页 |
·政府政策失调 | 第53-54页 |
·公共产品提供无序 | 第54-55页 |
·政府投资不当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增加负熵流 | 第56-65页 |
·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的负熵流 | 第56-58页 |
·增大负熵流的前提——开放系统 | 第56-57页 |
·开发负熵流的基本原则 | 第57-58页 |
·构建负熵流机制 | 第58-64页 |
·制定协调的政策体系 | 第58-60页 |
·保证充分的要素流动 | 第60-62页 |
·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 第62-63页 |
·完善公共产品提供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1 | 第69-71页 |
附录2 | 第71-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件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