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青藏高原上对流层下平流层区域气溶胶的传输与变化特征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平流层对流层物质交换第11-12页
   ·青藏高原上空平流层对流层物质交换的研究第12-14页
   ·青藏高原UTLS区域的气溶胶传输第14-15页
   ·青藏高原上空气溶胶的分布与臭氧的关系研究第15-17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第17-18页
 参考文献第18-21页
第二章 模式和资料介绍第21-27页
   ·WRF-Dust模式介绍第21-23页
     ·WRF-Dust模式简介第21页
     ·WRF-Dust模式的动力框架和物理模块第21-22页
     ·WRF-Dust模式的沙尘气溶胶模块介绍第22-23页
   ·资料介绍第23-26页
     ·CALIPSO卫星资料介绍第23-24页
     ·TOMS卫星资料介绍第24页
     ·FNL/NCEP再分析资料介绍第24-26页
 参考文献第26-27页
第三章 青藏高原上空沙尘示踪物从对流层向平流层传输的数值模拟第27-45页
   ·引言第27-28页
   ·个例选择和数值实验设计第28-30页
   ·控制实验的模拟结果与分析第30-39页
     ·青藏高原上空的高空风场和位势高度场第30-34页
     ·青藏高原地区近地面,高空250 hPa,70 hPa沙尘示踪物的水平分布第34-38页
     ·青藏高原上空上对流层下平流层区域沙尘示踪物的垂直分布第38-39页
   ·敏感性试验的模拟结果分析第39-43页
     ·青藏高原上空250 hPa,70 hPa高度的沙尘示踪物分布第39-41页
     ·青藏高原上空的垂直速度场和位势涡度场第41-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5页
第四章 青藏高原上空夏季UTLS区域气溶胶的分布和变化特征第45-58页
   ·引言第45-46页
   ·青藏高原上空夏季沙尘气溶胶后向散射系数的水平分布特征第46-49页
   ·青藏高原夏季UTLS区域的气象场分析第49-52页
   ·青藏高原上空夏季沙尘气溶胶后向散射系数的垂直分布特征第52-55页
   ·本章小结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58页
第五章 青藏高原上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与臭氧柱总量的关系第58-67页
   ·引言第58-59页
   ·2008年高原上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与臭氧柱总量的水平分布特征第59-62页
   ·气溶胶光学厚度和相对湿度与臭氧柱总量异常之间的相关关系第62-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7页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第67-70页
   ·全文总结第67-69页
   ·不足与展望第69-70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闪电资料同化方法和应用研究
下一篇:中国东部夏季风雨带的汛期内变化及其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