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临床致病真菌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目录 | 第1-9页 |
摘要 | 第9-12页 |
ABSTRACT | 第12-16页 |
前言 | 第16-22页 |
一 尖孢镰刀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 第22-58页 |
1 引言 | 第22-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30页 |
·设备仪器 | 第23-24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24-28页 |
·菌种 | 第28-30页 |
3 实验方法 | 第30-47页 |
·菌种实验室培养与保存 | 第30-31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1-35页 |
·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的设计 | 第35-40页 |
·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0页 |
·标准曲线的构建 | 第40-47页 |
·临床分离株的鉴定 | 第47页 |
4 结果 | 第47-56页 |
·培养、基因组DNA OD值测定结果 | 第48页 |
·荧光定量PCR特异性的分析 | 第48-49页 |
·标准品的制备结果及灵敏度检测 | 第49-53页 |
·重复性分析 | 第53-54页 |
·临床分离株检测结果 | 第54-56页 |
5 小结 | 第56-58页 |
二 红色毛癣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 第58-87页 |
1 引言 | 第5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8-65页 |
·设备仪器 | 第59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59-63页 |
·菌种 | 第63-65页 |
3 实验方法 | 第65-78页 |
·菌种实验室培养与保存 | 第65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65-67页 |
·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的设计 | 第67-70页 |
·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70-71页 |
·标准曲线的构建 | 第71-77页 |
·临床分离株的鉴定 | 第77-78页 |
4 结果 | 第78-86页 |
·培养、基因组DNA OD值测定结果 | 第78页 |
·荧光定量PCR特异性的分析 | 第78-79页 |
·标准品的制备结果及灵敏度检测 | 第79-84页 |
·重复性分析 | 第84页 |
·临床分离株检测结果 | 第84-86页 |
5 小结 | 第86-87页 |
三 卡氏肺孢子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87-99页 |
1 引言 | 第8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87-89页 |
·设备仪器 | 第87-88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88-89页 |
3 实验方法 | 第89-94页 |
·目的基因的确定 | 第89-91页 |
·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的设计 | 第91-92页 |
·目的片段人工合成 | 第92页 |
·标准菌株菌种保存 | 第92页 |
·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92-94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94-98页 |
·质粒DNA拷贝数的计算 | 第94-95页 |
·特异度分析 | 第95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及灵敏度的确定 | 第95-97页 |
·重复性分析 | 第97-98页 |
5 小结 | 第98-99页 |
四 巴西副球孢子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99-113页 |
1 引言 | 第9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99-101页 |
·设备仪器 | 第99-100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100-101页 |
3 实验方法 | 第101-108页 |
·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的设计 | 第101-105页 |
·目的片段人工合成 | 第105-106页 |
·标准菌株菌种保存 | 第106页 |
·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106-108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108-111页 |
·质粒DNA拷贝数的计算 | 第108页 |
·特异度分析 | 第108-109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及灵敏度的确定 | 第109-111页 |
·重复性分析 | 第111页 |
5 小结 | 第111-113页 |
结论 | 第113-114页 |
综述 | 第114-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9页 |
附录 | 第129-130页 |
发表论文全文 | 第130-143页 |
个人简介 | 第143-144页 |
致谢 | 第144-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