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引言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 本文的行文框架 | 第11-12页 |
1.4 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2-13页 |
1.4.1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2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2.1 生产者价格指数、产出、货币供应量对CPI的影响 | 第13-19页 |
2.2 将小波分析方法用于研究经济变量间的相互关系 | 第19-23页 |
2.3 将小波分析用于研究生产者价格指数、产出、货币供应量对CPI的影响 | 第23-24页 |
2.4 文献评述 | 第24-25页 |
三、理论基础及假设 | 第25-29页 |
3.1 生产者价格指数与CPI之间的相关理论 | 第25页 |
3.2 产出与CPI之间的相关理论 | 第25-26页 |
3.3 货币供应量与CPI之间的相关理论 | 第26-27页 |
3.4 假设的提出 | 第27-29页 |
四、数据和模型 | 第29-36页 |
4.1 数据的选取及说明 | 第29-30页 |
4.1.1 数据选取 | 第29-30页 |
4.1.2 样本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 第30页 |
4.2 模型的理论基础 | 第30-36页 |
4.2.1 连续小波变换 | 第31-32页 |
4.2.2 交叉小波分析 | 第32-33页 |
4.2.3 小波相干 | 第33-34页 |
4.2.4 偏小波相干 | 第34-35页 |
4.2.5 母小波函数:Morlet小波 | 第35-36页 |
五、CPI与其影响因素的连续小波变换分析 | 第36-52页 |
5.1 CPI的连续小波变换功率谱图 | 第36-40页 |
5.2 PPI的连续小波变换功率谱图 | 第40-45页 |
5.2.1 CPI和 PPI的连续小波变换功率谱图对比分析 | 第43-45页 |
5.3 实际工业增加值的连续小波变换功率谱图 | 第45-46页 |
5.4 货币供应量的连续小波变换功率谱图 | 第46-50页 |
5.4.1 M0的连续小波变换功率谱图 | 第47-48页 |
5.4.2 M1的连续小波变换功率谱图 | 第48-49页 |
5.4.3 M2的连续小波变换功率谱图 | 第49-50页 |
5.4.4 M0、M1、M2三者之间的对比 | 第5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六、CPI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互谱小波分析 | 第52-62页 |
6.1 CPI和PPI之间的交叉小波和偏交叉小波互谱分析 | 第53-56页 |
6.1.1 交叉小波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6.1.2 偏交叉小波结果分析 | 第54-56页 |
6.2 CPI和实际工业增加值之间的交叉小波和偏交叉小波互谱分析 | 第56-58页 |
6.2.1 交叉小波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6.2.2 偏交叉小波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6.3 CPI和M2之间的交叉小波和偏交叉小波互谱分析 | 第58-60页 |
6.3.1 交叉小波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6.3.2 偏交叉小波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七、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62-64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2-63页 |
7.1.1 CPI、PPI、实际工业增加值、M0、M1、M2的波动情况 | 第62页 |
7.1.2 CPI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干关系 | 第62-63页 |
7.2 政策建议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