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有效成分的分离与提取论文

鹿茸草中苯乙醇苷的分离制备及抗菌活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前言第10-11页
第一章 苯乙醇苷的研究概述第11-21页
 1.苯乙醇苷的结构特征第11-14页
   ·常见的苯乙醇苷结构类型第11页
   ·特殊的苯乙醇苷结构类型第11-14页
 2.苯乙醇苷的药理活性第14-21页
   ·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能力第14-16页
   ·神经保护相关活性第16-17页
   ·细胞毒性和抗恶性细胞增生的作用第17页
   ·肝脏保护和镇痛作用第17-18页
   ·抗病毒、抗菌和抗原虫的作用第18页
   ·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第18-19页
   ·心血管方面的作用第19-20页
   ·其他作用第20-21页
第二章 鹿茸草中苯乙醇苷的分离制备第21-50页
 1. 鹿茸草中阿克替苷和异阿克替苷的含量测定第21-28页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21-23页
   ·实验结果第23-27页
   ·小结第27-28页
 2. 鹿茸草中苯乙醇苷的分离制备第28-50页
   ·PS-DVB 微球简介第28-29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9-32页
   ·实验结果第32-48页
   ·小结第48-50页
第三章 鹿茸草中苯乙醇苷的抗菌活性研究第50-65页
 1.实验材料第50-52页
   ·主要试剂第50页
   ·实验动物及实验菌株第50-51页
   ·主要仪器第51页
   ·药物和溶液的配制第51-52页
 2.实验方法第52-55页
   ·琼脂平面扩散法测量抑菌圈第52-53页
   ·微孔稀释法测定 MIC 和 MBC[84]第53页
   ·棋盘法测定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第53-54页
   ·体内抗菌试验第54-55页
   ·细菌超微结构观察[88]第55页
 3.实验结果第55-63页
   ·琼脂平面扩散法测量抑菌圈第55-58页
   ·微孔稀释法测定 MIC 和 MBC第58-59页
   ·联合用药相互作用实验第59-60页
   ·体内抗菌实验结果第60-62页
   ·扫描电镜结果第62-63页
 4.讨论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3页
附图第73-86页
缩略词表第86-87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87-88页
致谢第88-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披针叶八角植物生殖生物学及扦插繁育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鹿茸草中苯乙醇苷类化学成分的心肌保护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