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7页 |
CONTENTS | 第7-10页 |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8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SOFC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SOFC结构 | 第16-18页 |
·管式SOFC | 第16-17页 |
·平板式SOFC | 第17-18页 |
·新型结构的SOFC | 第18页 |
·SOFC研究重点—固体电解质 | 第18页 |
·ZrO_2及Bi_2O_3基电解质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ZrO_2结构及稳定 | 第18-20页 |
·ZrO_2导电机理 | 第20-21页 |
·Bi_2O_3的结构及导电机理 | 第21-22页 |
·ZrO_2基氧传感器的研究现状 | 第22-26页 |
·烧结制度的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第二章 Bi_2O_3掺杂3YSZ低温烧结及微观结构表征 | 第28-47页 |
·实验设备及测试方法 | 第28-30页 |
·实验设备 | 第28-29页 |
·测试方法 | 第29-30页 |
·研究方法 | 第30-32页 |
·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实验步骤 | 第31-32页 |
·烧结温度、Bi_2O_3掺杂量与烧成品致密度关系 | 第32-37页 |
·850-1000℃烧结 | 第32-34页 |
·1000-1200℃烧结 | 第34-35页 |
·1200℃以上烧结 | 第35-37页 |
·晶粒尺寸及微观形貌分析 | 第37-39页 |
·晶粒尺寸分析 | 第37-38页 |
·微观形貌分析 | 第38-39页 |
·物相分析 | 第39-44页 |
·Bi_2O_3掺杂对样品物相的影响 | 第39-42页 |
·冷却方式对成分相的影响 | 第42页 |
·Bi_2O_3的固溶极限 | 第42-44页 |
·抗热震性分析 | 第44页 |
·电导率分析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三章 管状氧传感器的制备及开关温度研究 | 第47-61页 |
·成型方式及模具制作 | 第47-48页 |
·凝胶注模成型工艺优点及机理 | 第47-48页 |
·模具的制作 | 第48页 |
·管状氧传感器研究方法 | 第48-54页 |
·氧传感器研究技术路线 | 第48-49页 |
·氧浓差传感器实验步骤 | 第49-50页 |
·粘度测定实验 | 第50-51页 |
·烧结制度的制定 | 第51页 |
·电极的制备及烧结 | 第51-52页 |
·氧敏感性测试 | 第52-54页 |
·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分析 | 第54-57页 |
·单体和交联剂含量确定 | 第54页 |
·粉体粒度、料浆固相含量和料浆流变性的关系 | 第54-56页 |
·球磨时间对浆料粘度的影响 | 第56-57页 |
·传感器性能分析 | 第57-60页 |
·致密度分析 | 第57页 |
·氧敏感性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57-58页 |
·电导率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58-59页 |
·抗热震性能分析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两步烧结法烧结Bi_2O_3-8YSZ电解质材料 | 第61-70页 |
·烧结制度及测试方法 | 第61-62页 |
·烧结制度的制定 | 第61页 |
·晶粒尺寸分析方法 | 第61-62页 |
·烧结制度对致密度和晶粒尺寸的影响 | 第62-65页 |
·烧结温度T_1的选择及对致密度的影响 | 第62页 |
·保温时间对致密度和晶粒尺寸的影响 | 第62-65页 |
·物相分析 | 第65-67页 |
·ZrO_2物相分析 | 第65-66页 |
·Bi_2O_3物相分析 | 第66-67页 |
·抗热震性分析 | 第67页 |
·电导率分析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0页 |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70-71页 |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表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