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31页 |
| ·高温合金发展概况 | 第12-18页 |
| ·铸造镍基高温合金的发展 | 第12-14页 |
| ·定向凝固和单晶镍基高温合金的发展 | 第14-17页 |
| ·镍基高温合金中元素的作用 | 第17-18页 |
| ·高温防护涂层的研究概况 | 第18-22页 |
| ·扩散型铝化物涂层 | 第18-19页 |
| ·NiCrAlY涂层 | 第19-21页 |
| ·热障涂层 | 第21-22页 |
| ·NiCrAlY涂层制备方法 | 第22-24页 |
| ·磁控溅射技术 | 第22-23页 |
| ·多弧电弧离子镀 | 第23-24页 |
| ·镍基合金的高温氧化及原理 | 第24-27页 |
| ·镍基合金的高温氧化 | 第24-26页 |
| ·氧化机理 | 第26-27页 |
| ·镍基高温合金的热腐蚀 | 第27-28页 |
| ·涂层的氧化和热腐蚀 | 第28-30页 |
| ·涂层的高温氧化 | 第28-29页 |
| ·涂层合金的热腐蚀 | 第29-30页 |
| ·本论文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 第二章 镍基合金的高温氧化行为 | 第31-50页 |
| ·前言 | 第31-32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 ·镍基合金试样制备 | 第32页 |
| ·镍基合金高温氧化实验 | 第32-33页 |
| ·氧化膜形貌观察及成分分析 | 第33页 |
| ·氧化产物的相分析 | 第33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44页 |
| ·合金试样氧化动力学曲线 | 第33-35页 |
| ·合金表面氧化物膜的表面形貌 | 第35-44页 |
| ·合金表面氧化物的相结构分析 | 第44页 |
| ·讨论 | 第44-49页 |
| ·合金表面元素氧化的理论分析 | 第44-47页 |
| ·合金内氧化的理论分析 | 第47-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三章 镍基合金的混合盐膜高温热腐蚀行为 | 第50-73页 |
| ·前言 | 第50-51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51-52页 |
| ·样品制备 | 第51页 |
| ·混合硫酸盐盐膜热腐蚀实验 | 第51-52页 |
| ·硫酸盐和氯化钠混合盐膜热腐蚀实验 | 第52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2-65页 |
| ·混合硫酸盐盐膜动力学曲线 | 第52-53页 |
| ·硫酸盐氯化钠混合盐膜动力学曲线 | 第53页 |
| ·合金表面氧化物的相结构分析 | 第53-55页 |
| ·混合硫酸盐盐膜腐蚀产物形貌 | 第55-60页 |
| ·硫酸盐氯化钠混合盐膜热腐蚀产物形貌 | 第60-65页 |
| ·讨论 | 第65-71页 |
| ·热腐蚀期间熔盐状态 | 第65-67页 |
| ·热腐蚀期间合金的氧化行为 | 第67页 |
| ·混合硫酸盐热腐蚀机理 | 第67-70页 |
| ·NaCl对合金热腐蚀的影响机理 | 第70-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第四章 电弧离子镀NiCrAlY涂层的高温热腐蚀行为 | 第73-86页 |
| ·前言 | 第73-74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74页 |
| ·NiCrAlY涂层试样制备 | 第74页 |
| ·Ni28Cr11Al0.5Y涂层热腐蚀实验 | 第74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4-80页 |
| ·Ni28Cr11Al0.5Y涂层混合硫酸盐盐膜动力学曲线 | 第74-75页 |
| ·涂层混合硫酸盐盐膜腐蚀产物XRD分析 | 第75页 |
| ·涂层混合硫酸盐盐膜腐蚀产物形貌 | 第75-80页 |
| ·讨论 | 第80-84页 |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 第五章 两种电弧离子镀涂层的高温氧化行为 | 第86-113页 |
| ·前言 | 第86-87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87页 |
| ·合金样品及涂层制备 | 第87页 |
| ·涂层合金的恒温及循环氧化实验 | 第87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7-108页 |
| ·NiCrAlY涂层的组织结构 | 第87-89页 |
| ·NiCoCrAlY涂层的组织结构 | 第89-91页 |
| ·两种涂层的氧化动力学曲线 | 第91-92页 |
| ·氧化后涂层表面形貌及成分分布 | 第92-107页 |
| ·氧化后涂层的相组成 | 第107-108页 |
| ·讨论 | 第108-112页 |
| ·涂层中Al元素的选择性氧化 | 第108-110页 |
| ·Al_2O_3的相变 | 第110-11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113-11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5-120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120-121页 |
| 致谢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