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旅游文化初探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绪言 | 第8-16页 |
| (一) 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 第8页 |
| 1.学术价值 | 第8页 |
| 2.现实意义 | 第8页 |
| (二) 学术史综述 | 第8-13页 |
| 1.学术著作 | 第8-11页 |
| 2.学术论文 | 第11-13页 |
| (三) 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3-14页 |
| 1.重点 | 第13页 |
| 2.难点 | 第13-14页 |
| 3.创新点 | 第14页 |
|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页 |
| (五) 旅游和旅游文化概念的界定 | 第14-16页 |
| 一、 明代旅游的主体和旅游资源 | 第16-28页 |
| (一) 旅游主体 | 第16-22页 |
| 1.文人士大夫 | 第16-18页 |
| 2.宗教人士 | 第18-19页 |
| 3.商人 | 第19-20页 |
| 4.城镇市民 | 第20-21页 |
| 5.乡村居民 | 第21-22页 |
| (二) 旅游资源 | 第22-28页 |
| 1.山水等自然景观 | 第22-25页 |
| 2.园林、寺院等人文景观 | 第25-28页 |
| 二、 明代旅游的服务设施 | 第28-39页 |
| (一) 旅游交通方式 | 第28-34页 |
| 1.舟船 | 第28-30页 |
| 2.车马 | 第30-31页 |
| 3.轿舆 | 第31-33页 |
| 4.步行 | 第33-34页 |
| (二) 旅游食宿接待 | 第34-39页 |
| 1.官方接待 | 第34-35页 |
| 2.商业性接待 | 第35-37页 |
| 3.公益性接待 | 第37-39页 |
| 三、 明代旅游的类型 | 第39-58页 |
| (一) 休闲娱乐游 | 第39-54页 |
| 1.文人游乐 | 第39-52页 |
| 2.民间游娱 | 第52-54页 |
| (二) 科学考察游 | 第54-58页 |
| 四、 明代旅游的思想观念 | 第58-66页 |
| (一) 王思任的旅游思想 | 第58-62页 |
| 1.旅游本质 | 第59页 |
| 2.旅游类型 | 第59-61页 |
| 3.旅游鉴赏与旅游功能 | 第61-62页 |
| (二) 王士性的旅游思想 | 第62-63页 |
| 1.旅游类型 | 第62-63页 |
| 2.广游观 | 第63页 |
| (三) 袁宏道的旅游思想 | 第63-66页 |
| 1.旅游审美鉴赏 | 第63-64页 |
| 2.旅游功能 | 第64-65页 |
| 3.旅游资源保护 | 第65-66页 |
| 五、 明代旅游的影响 | 第66-78页 |
| (一) 对旅游者自身的影响 | 第66-69页 |
| 1.自适养志 | 第66-68页 |
| 2.社交访友 | 第68-69页 |
| (二)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 第69-73页 |
| (三)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第73-76页 |
| (四) 对自然科学的影响 | 第76-78页 |
| 结语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92页 |
| 后记 | 第92-9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