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24页 |
·微生物的胞外多糖 | 第11-13页 |
·胞外多糖的概念 | 第11页 |
·胞外多糖的组成 | 第11-13页 |
·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多糖提取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多糖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多糖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多糖结构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微生物的胞外多糖在治理重金属污染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 第19-20页 |
·微生物的胞外多糖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机理 | 第20页 |
·胞外多糖的生物功能 | 第20-21页 |
·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21-24页 |
·研究意义 | 第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第2章 响应面优化胞外多糖的发酵培养基 | 第24-38页 |
引言 | 第24页 |
·材料和仪器 | 第24-25页 |
·原料 | 第24页 |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培养基与培养方法 | 第25页 |
·生物最及胞外多糖的测定 | 第25-26页 |
·培养基优化实验设计 | 第26-2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7页 |
·单因素实验 | 第27-29页 |
·利用Placket—Burman对胞外多糖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筛选 | 第29-31页 |
·响应面实验设计 | 第31-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LEPS多糖的纯化及结构鉴定 | 第38-51页 |
引言 | 第38页 |
·材料和仪器 | 第38-39页 |
·原料 | 第38页 |
·实验材料 | 第38-39页 |
·实验仪器 | 第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42页 |
·Sevag法脱蛋白 | 第39-40页 |
·LEPS各级分的制备 | 第40页 |
·LEPS各级分的纯化 | 第40-41页 |
·紫外光谱分析 | 第41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1页 |
·多糖分子量的测定 | 第41页 |
·单糖的组成分析 | 第41-42页 |
·多糖的核磁共振碳谱和氢谱分析 | 第42页 |
·多糖的二维核磁共振谱的测定 | 第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50页 |
·离子交换层析 | 第42-43页 |
·凝胶过滤层析 | 第43页 |
·LEPS-2的紫外光谱扫描 | 第43-44页 |
·LEPS-2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4-45页 |
·LEPS-2分子量的测定 | 第45-46页 |
·LEPS-2的单糖组成分析 | 第46-47页 |
·LEPS-2核磁共振谱的解析 | 第47-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胞外多糖对Cd~(2+)、Zn~(2+)吸附性能的研究 | 第51-62页 |
引言 | 第51页 |
·材料和仪器 | 第51-52页 |
·原料 | 第51页 |
·实验材料 | 第51页 |
·实验仪器 | 第51-52页 |
·实验方法 | 第52-54页 |
·金属标准液的配制 | 第52页 |
·吸附实验 | 第52-53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3-5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4-61页 |
·pH对单重金属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54页 |
·接触时间、溶液初始浓度对单一重金属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54-55页 |
·混合离子的吸附实验 | 第55-57页 |
·吸附等温线 | 第57-59页 |
·动力学分析 | 第59页 |
·红外光谱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创新点 | 第63页 |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附录一 中英文名词术语对照表 | 第70-71页 |
附录二 实验补充数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