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3-23页 |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5-18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5-16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6-18页 |
·研究评述 | 第18页 |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论文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论文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1-22页 |
·惠农政策界定 | 第21页 |
·惠农政策执行绩效的界定 | 第21页 |
·ACSI 结构模型和农户满意度模型的界定 | 第21-22页 |
·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惠农政策执行绩效农户满意度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算 | 第23-33页 |
·理论分析框架 | 第23-25页 |
·农户满意度指数 ACSI 模型 | 第23-24页 |
·四分象限图模型 | 第24-25页 |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 第25-26页 |
·数据来源 | 第25页 |
·样本特征 | 第25-26页 |
·构建指标体系与测算 | 第26-33页 |
·确定指标权重 | 第26-28页 |
·构建指标体系 | 第28-29页 |
·惠农政策执行绩效农户满意度测算 | 第29-33页 |
第三章 惠农政策执行绩效结果分析与评价 | 第33-42页 |
·惠农政策执行绩效农户满意度测算结果分析 | 第33页 |
·惠农政策执行成效 | 第33-37页 |
·普惠性惠农政策宣传和落实满意度较高 | 第34-35页 |
·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 第35-36页 |
·农户的政治认同感增强 | 第36-37页 |
·惠农政策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37-42页 |
·惠农政策解释与信息反馈的低层次性 | 第37-39页 |
·惠农政策组织的高成本低激励性 | 第39页 |
·农户期望需求与实现满足的错位 | 第39-42页 |
第四章 制约惠农政策执行绩效的因素分析 | 第42-51页 |
·政策执行方案因素 | 第42-44页 |
·部分惠农政策对象评定标准不明确 | 第42页 |
·惠农政策权责定位模糊或者缺位 | 第42-43页 |
·部分惠农政策针对性不强 | 第43-44页 |
·部分惠农政策补贴额度小且难成聚合力 | 第44页 |
·执行主体因素 | 第44-47页 |
·执行人员素质欠缺 | 第45页 |
·多层委托代理的分散式管理模式 | 第45-47页 |
·监督激励机制不健全 | 第47页 |
·目标群体因素 | 第47-48页 |
·农户群体的文化水平较低 | 第47-48页 |
·农户群体的低组织化 | 第48页 |
·环境因素 | 第48-51页 |
·自然环境 | 第48-49页 |
·经济环境 | 第49页 |
·社会环境 | 第49-51页 |
第五章 提高惠农政策执行绩效的路径 | 第51-65页 |
·惠农政策执行方案方面 | 第51-53页 |
·明确惠农政策对象评定的标准 | 第51-52页 |
·交叉遵从,完善惠农政策法规 | 第52页 |
·扩大惠农补贴的范围和力度 | 第52-53页 |
·探索新的发放方式提高惠农政策针对性 | 第53页 |
·执行主体方面 | 第53-57页 |
·加强对基层干部培训指导 | 第53-54页 |
·实现政策组织向“政府—民间”结构转型,减少政策执行和享受成本 | 第54-56页 |
·健全惠农政策执行的监督激励机制 | 第56-57页 |
·目标群体方面 | 第57-59页 |
·加强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 | 第57-58页 |
·提升农户组织化程度,增强目标群体功能 | 第58-59页 |
·执行环境方面 | 第59-61页 |
·自然环境 | 第60页 |
·经济环境 | 第60页 |
·社会环境 | 第60-61页 |
·重点推进农户期望需求指向的政策 | 第61-65页 |
·归类整理惠农政策执行绩效四分图模型 | 第61-62页 |
·推进农户主体性需求指向的惠农政策 | 第62-65页 |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基于农户满意度视角的惠农政策执行绩效调查问卷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