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矿区L-23矿体上行式开采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采矿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9-11页 |
·采矿方法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国内外矿山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10-11页 |
·采矿设备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研究基本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研究基本方法及步骤 | 第11-12页 |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矿区地质条件及开采现状 | 第13-17页 |
·矿区自然地理 | 第13-14页 |
·交通及位置 | 第13页 |
·矿区自然地理及经济状况 | 第13-14页 |
·矿床地质条件 | 第14-16页 |
·水文地质 | 第14-15页 |
·工程地质 | 第15页 |
·环境地质 | 第15-16页 |
·矿山储量概况 | 第16-17页 |
第三章 矿区岩体工程地质调查及力学参数测试 | 第17-24页 |
·矿区岩体节理裂隙调查 | 第17-20页 |
·节理裂隙调查的意义 | 第17页 |
·工程地质调查主要内容 | 第17页 |
·岩体节理调查与结果总结 | 第17-20页 |
·岩石力学参数测定与岩体力学参数折减 | 第20-24页 |
·岩石力学参数室内试验 | 第20-22页 |
·岩体力学参数工程化处理 | 第22-24页 |
第四章 采矿方法模糊综合评判优选 | 第24-37页 |
·采矿方法选择的意义 | 第24页 |
·模糊综合评判法基本原理 | 第24-28页 |
·模糊综合评判基本理论 | 第24页 |
·模糊综合评判法基本步骤 | 第24-28页 |
·矿体开采技术条件及目前采矿方法存在问题 | 第28-30页 |
·矿体开采技术条件 | 第28-29页 |
·矿山采矿方法存在问题 | 第29-30页 |
·采矿方法初选 | 第30-32页 |
·采矿方法选择的基本要求 | 第30页 |
·L-23号矿体采矿方法初选 | 第30-32页 |
·L-23号矿体采矿方法模糊综合评判 | 第32-37页 |
·因素集的确定与对应权矩阵的计算 | 第32-33页 |
·评判集的计算 | 第33-36页 |
·模糊综合评判结果 | 第36-37页 |
第五章 采场布置方案数值模拟分析 | 第37-55页 |
·软件的选择与使用 | 第37页 |
·模型基本假设与布置方案 | 第37-38页 |
·模型基本假设 | 第37页 |
·采场布置方案 | 第37-38页 |
·基本模型的建立 | 第38-43页 |
·基本模型的建立 | 第38-41页 |
·初始应力场的计算 | 第41-42页 |
·破坏准则 | 第42-43页 |
·模型综合对比分析 | 第43-54页 |
·方案一模型分析 | 第43-46页 |
·方案二模型分析 | 第46-48页 |
·方案三模型分析 | 第48-51页 |
·方案四模型分析 | 第51-54页 |
·采场方案的确定 | 第54-55页 |
第六章 L-23号矿体回采技术 | 第55-63页 |
·矿块构成及布置 | 第55-56页 |
·矿块采准与切割 | 第56-58页 |
·矿块回采 | 第58-59页 |
·充填系统设计 | 第59-60页 |
·充填系统 | 第59页 |
·充填方案 | 第59-60页 |
·充填顺序 | 第60页 |
·充填料 | 第60页 |
·充填量及充填能力 | 第60页 |
·采场通风 | 第60-63页 |
·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的选择 | 第60-61页 |
·风量和风压的计算 | 第61-62页 |
·通风设备的选择 | 第62-6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3页 |
·研究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个人简历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