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我国屋顶阳光发电的政策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1 绪论第8-16页
   ·研究背景第8-11页
     ·我国面临光伏产品产能过剩危机第8-9页
     ·双反调查令我国光伏行业雪上加霜第9-10页
     ·光伏电池生产过程高耗能高污染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光伏发电的政策实践第11页
     ·学术研究现状第11-13页
   ·研究思路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3-14页
     ·研究思路第13-14页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4页
   ·研究方法第14-15页
   ·论文创新点第15-16页
2 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屋顶光伏产业竞争力分析第16-26页
   ·钻石模型六因素概述第16-17页
   ·中国屋顶阳光发电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第17-26页
     ·生产要素情况第17-19页
     ·国内需求状况第19-21页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第21-23页
     ·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第23-24页
     ·机会第24页
     ·政府第24-25页
     ·结论第25-26页
3 国内外屋顶阳光发电的实践政策分析第26-35页
   ·德国屋顶阳光发电的政策支持第26-29页
     ·德国光伏上网电价和门槛第27-28页
     ·融资及税收优惠政策第28页
     ·促进行动第28-29页
     ·研发资金投入第29页
   ·中国屋顶阳光发电的政策支持第29-32页
     ·阳光发电相关政策第30页
     ·国家支持项目第30-31页
     ·地方支持项目第31-32页
   ·国内外屋顶光伏政策对比分析第32-35页
     ·支持的视角第32页
     ·支持的透明度第32-33页
     ·支持的强度第33-34页
     ·支持的可获得性第34-35页
4 经济刺激政策探讨第35-41页
   ·屋顶光伏发电效益分析第35-37页
     ·屋顶光伏系统发电效益影响因素第35-36页
     ·屋顶光伏发电效益分析——以杭州市为例第36-37页
   ·刺激政策敏感性分析第37-41页
     ·贴息贷款方案第38页
     ·屋顶光伏发电分区上网电价第38-39页
     ·总结第39-41页
5 行政政策探讨第41-50页
   ·政策论述第41-42页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概述第41页
     ·绿色证书制度第41-42页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运行机制第42-45页
     ·发展目标第42-43页
     ·技术范围第43页
     ·配额承担者第43-44页
     ·监管机构第44页
     ·绿色证书交易系统第44-45页
   ·屋顶光伏发电配额制政策设想第45-50页
     ·发展目标第45-48页
     ·技术范围第48-49页
     ·配额承担者第49页
     ·监管机构第49页
     ·绿色证书第49页
     ·惩罚措施第49-50页
6 政策影响及效益分析第50-58页
   ·基于GM(1,1)灰色模型的发电成本分析第50-53页
     ·GM(1,1)模型原理第50页
     ·模型的建立与检验第50-53页
   ·屋顶光伏发电成本竞争力预测第53-56页
     ·补贴对屋顶光伏发电成本竞争力的影响分析第54-55页
     ·贴息对屋顶光伏发电成本竞争力的影响分析第55页
     ·上网电价对屋顶光伏发电成本竞争力的影响分析第55-56页
   ·环境减排量预测第56-58页
7 政策实施障碍分析和建议第58-63页
   ·存在的障碍第58-60页
     ·我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仍需加强第58-59页
     ·光伏产业链不健全第59页
     ·公众可再生能源意识淡薄第59-60页
   ·建议第60-63页
     ·加强屋顶光伏发电政策支持力度第60页
     ·加大研发投入,扩展产业链第60-61页
     ·扶持系统集成商的发展,延伸产业链第61-62页
     ·加强公众可再生能源意识第62-63页
8 结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附录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小企业产品新颖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下的城市交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