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海洋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赤潮毒素的毛细管电泳—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一章 前言第13-23页
 1 毛细管电泳第13-17页
   ·毛细管电泳的发展历史第13页
   ·毛细管电泳的特点第13-14页
   ·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及应用第14页
   ·毛细管电泳进样技术第14-15页
   ·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第15页
   ·金纳米粒子(AuNPs)在毛细管电泳中的应用第15-16页
   ·毛细管电泳分析的应用与展望第16-17页
 2 毛细管电泳—酶联免疫分析第17-18页
   ·酶联免疫分析第17页
   ·毛细管电泳—酶联免疫分析第17-18页
   ·毛细管电泳—酶联免疫分析的综合应用展望第18页
 3 赤潮毒素的研究概况第18-21页
   ·赤潮毒素的主要类型第18-20页
   ·赤潮毒素的传统检测方法第20页
   ·毛细管电泳—酶联免疫分析检测赤潮毒素第20-21页
 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1-23页
第二章 电化学检测电极和涂层毛细管的制作及电极污染情况研究第23-33页
 1 引言第23-24页
 2 实验部分第24-32页
   ·仪器与试剂第24页
   ·涂层毛细管的制作第24-26页
     ·涂层毛细管的制作方法第24页
     ·涂层外观第24-25页
     ·自制涂层管使用效果第25-26页
   ·电化学检测电极的制作第26-28页
   ·Pt 电极污染情况研究第28-32页
     ·Pt 电极在亚铁氰化钾—铁氰化钾溶液中运行的稳定性第28-29页
     ·Pt 电极在缓冲体系中的污染情况第29-31页
     ·电极污染过程第31-32页
 3 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毛细管电泳HRP—H202—OAP 电化学检测平台的建立第33-42页
 1 引言第33-34页
 2 实验部分第34-35页
   ·仪器与试剂第34页
   ·实验方法第34-35页
     ·实验装置第34-35页
     ·实验过程第35页
 3 结果与讨论第35-41页
   ·AP 的电化学行为第35-36页
   ·缓冲溶液的影响第36-39页
     ·缓冲液种类的影响第36-37页
     ·缓冲溶液pH 的影响第37-38页
     ·缓冲液浓度的影响第38-39页
   ·检测电位的影响第39页
   ·分离电压的影响第39页
   ·进样条件的影响第39-40页
   ·AP 的检测第40页
   ·AP 的重现性、检测限和线性范围第40页
   ·HRP 标准工作曲线第40-41页
 4 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毛细管电泳-酶联免疫分析神经性贝毒第42-51页
 1 引言第42-43页
 2 实验部分第43-46页
   ·仪器与试剂第43页
   ·实验方法第43-46页
     ·实验装置第43-44页
     ·NSP 实际样品的制备第44-45页
     ·NSP 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制备及检测过程第45页
     ·NSP 标准品及实际样品的检测过程第45页
     ·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NSP第45-46页
 3 结果与讨论第46-50页
   ·缓冲溶液的影响第46页
   ·检测电位的影响第46页
   ·进样条件的影响第46页
   ·分离电压的影响第46页
   ·NSP 酶标抗原的CE-EC 检测第46-47页
   ·CE-EC 分离检测 NSP 酶标抗原和抗原-抗体复合物第47-48页
   ·NSP 检测的线性范围,精密度及检测限第48页
   ·NSP 实际样品分析第48-50页
 4 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基于胶体金放大技术毛细管电泳-酶联免疫分析西加鱼毒及鱼类样品第51-60页
 1 引言第51-52页
 2 实验部分第52-54页
   ·仪器与试剂第52-53页
   ·实验方法第53-54页
     ·实验装置第53页
     ·CFP 模拟鱼类样品的制备第53页
     ·胶体金酶标CFP 抗体探针的制备第53页
     ·CFP 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制备及检测过程第53页
     ·CFP 标准品及实际样品的检测过程第53-54页
 3 结果与讨论第54-59页
   ·缓冲溶液的影响第54页
   ·检测电位的影响第54页
   ·进样条件的影响第54页
   ·分离电压的影响第54-55页
   ·胶体金酶标CFP 抗体探针的CE-EC 检测第55页
   ·CE-EC 分离检测标准样品中的CFP第55-56页
   ·CFP 检测的线性范围、精密度及检测限第56-57页
   ·模拟鱼类样品中CFP 的分析第57-59页
 4 小结第59-60页
第六章 基于纳米金技术的毛细管电泳-酶联免疫同时分离分析贝类样品中的四种贝类毒素第60-71页
 1 引言第60-61页
 2 实验部分第61-64页
   ·仪器与试剂第61页
   ·实验方法第61-64页
     ·实验装置第61页
     ·纳米金(AuNPs)的制备第61-62页
     ·标准样品制备第62页
     ·实际样品的制备第62-64页
     ·四种贝毒混合实际样品的制备第64页
 3 结果与讨论第64-69页
   ·缓冲溶液的影响第64页
   ·检测电位的影响第64页
   ·进样条件的影响第64-65页
   ·分离电压的影响第65页
   ·AuNPs 的影响第65-66页
   ·四种贝毒混合样品的分离第66-67页
   ·线性范围、精密度及检测限第67-68页
   ·实际样品分析第68-69页
 4 小结第69-71页
第五章 结论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81页
致谢第81-82页
附录第82-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房地产成本核算及其信息披露研究
下一篇:不同营养盐条件对东海原甲藻生化性质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