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8页 |
| ·引言 | 第13-14页 |
| ·锻造操作机的发展状况 | 第14-18页 |
| ·国外锻造操作机的发展状况 | 第14-16页 |
| ·国内锻造操作机的发展状况 | 第16-18页 |
| ·大型锻造操作机设计与分析 | 第18-21页 |
| ·锻造操作机构构型设计的概述 | 第18-19页 |
| ·锻造操作机运动特性与受力比较分析 | 第19-20页 |
| ·锻造操作机机构运动学分析 | 第20页 |
| ·锻造操作机机构承载能力分析 | 第20-21页 |
| ·并联机构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 第21-25页 |
| ·过约束并联机构自由度瞬时性的判别 | 第21-22页 |
| ·过约束并联机构受力分析 | 第22-25页 |
| ·并联机构运动学仿真与基于参数化模型的尺度优化分析 | 第25页 |
| ·课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8页 |
| 第2章 大型锻造操作机构型设计 | 第28-59页 |
| ·引言 | 第28页 |
| ·基于螺旋理论的约束综合法简介 | 第28-29页 |
| ·锻造操作机的自由度要求 | 第29-30页 |
| ·并联机构锻造操作机构型综合 | 第30-35页 |
| ·串并联形式的混联机构锻造操作机构型综合 | 第35-44页 |
| ·第一类混联机构锻造操作机构型综合 | 第36-40页 |
| ·第二类混联机构锻造操作机构型综合 | 第40-44页 |
| ·过约束并联机构自由度瞬时性判别 | 第44-55页 |
| ·基于几何约束条件过约束并联机构自由度瞬时性的判别方法 | 第45-51页 |
| ·基于 Adams 软件过约束并联机构自由度瞬时性的仿真分析方法 | 第51-55页 |
| ·各种构型特性分析与驱动添加 | 第55-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第3章 大型锻造操作机运动特性与受力性能比较分析 | 第59-81页 |
| ·引言 | 第59页 |
| ·各种锻造操作机机构运动特性比较分析 | 第59-63页 |
| ·各种锻造操作机机构特征简述 | 第59-62页 |
| ·运动特性比较分析 | 第62-63页 |
| ·各种锻造操作机机构综合受力性能比较分析 | 第63-79页 |
| ·各种锻造操作机的主运动机构位置封闭解 | 第63-70页 |
| ·各种锻造操作机的主运动机构受力分析 | 第70-75页 |
| ·各种锻造操作机的主运动机构受力比较分析 | 第75-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 第4章 过约束锻造操作机机构受力分析 | 第81-106页 |
| ·引言 | 第81页 |
| ·驱动力螺旋介绍 | 第81-82页 |
| ·冗余驱动锻造操作机机构驱动力分配 | 第82-93页 |
| ·变形协调方程建立 | 第82-85页 |
| ·驱动力/力矩求解 | 第85-87页 |
| ·内力分析 | 第87-88页 |
| ·冗余驱动锻造操作机机构 2SPS+R 驱动力分配 | 第88-93页 |
| ·被动过约束锻造操作机悬挂机构 4-SS 受力分析 | 第93-104页 |
| ·被动过约束并联机构驱动力与运动副约束反力求解 | 第93-101页 |
| ·被动过约束锻造操作机悬挂机构 4-SS 受力分析 | 第101-10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 第5章 锻造操作机整体机构运动学分析 | 第106-127页 |
| ·引言 | 第106页 |
| ·锻造操作机机构ⅳ运动学分析 | 第106-118页 |
| ·机构描述 | 第106-108页 |
| ·自由度分析 | 第108-109页 |
| ·位置分析 | 第109-115页 |
| ·速度分析 | 第115页 |
| ·Adams 仿真验证 | 第115-118页 |
| ·锻造操作机机构ⅴ运动学分析 | 第118-126页 |
| ·机构描述 | 第118-120页 |
| ·自由度分析 | 第120页 |
| ·位置分析 | 第120-123页 |
| ·速度分析 | 第123页 |
| ·仿真验证 | 第123-1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6-127页 |
| 第6章 锻造操作机机构承载能力分析 | 第127-139页 |
| ·引言 | 第127页 |
| ·锻造操作机机构力雅克比矩阵求解与两个性能指标介绍 | 第127-128页 |
| ·一种改进的比例系数法介绍 | 第128-133页 |
| ·传统的比例系数法介绍 | 第128-129页 |
| ·一种改进的比例系数法描述 | 第129-131页 |
| ·举例分析 | 第131-133页 |
| ·锻造操作机ⅴ主运动机构承载能力分析 | 第133-1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8-139页 |
| 第7章 基于参数化模型锻造操作机机构尺度优化分析 | 第139-148页 |
| ·引言 | 第139页 |
| ·基于 ADAMS 仿真软件一种简单的并联机构建模方法 | 第139-143页 |
| ·建模方法介绍 | 第139-142页 |
| ·并联机构参数化模型建立 | 第142-143页 |
| ·锻造操作机ⅴ主运动机构尺度优化分析 | 第143-147页 |
| ·前臂优化 | 第143-144页 |
| ·升降驱动机构优化 | 第144-146页 |
| ·俯仰驱动机构优化 | 第146页 |
| ·水平缓冲机构优化 | 第146-1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7-148页 |
| 第8章 锻造操作机比例实验模型研制与实验研究 | 第148-154页 |
| ·引言 | 第148页 |
| ·锻造操作机机构ⅴ的 1/20 比例实验模型研制 | 第148-151页 |
| ·结构参数确定 | 第148页 |
| ·比例实验模型结构设计 | 第148-150页 |
| ·气缸运动控制回路 | 第150-151页 |
| ·完成各种锻造操作动作实验 | 第151-152页 |
| ·受力性能测试 | 第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52-154页 |
| 结论 | 第154-1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6-165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65-167页 |
| 致谢 | 第167-168页 |
| 作者简介 | 第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