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 | 第9-12页 |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9-10页 |
| ·国内相关研究与实践 | 第10-12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陕西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 第14-34页 |
|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量 | 第14-16页 |
| ·污水排放量 | 第14-15页 |
| ·化学需氧量 | 第15页 |
| ·氨氮 | 第15页 |
| ·总氮 | 第15页 |
| ·总磷 | 第15页 |
| ·重金属(砷、汞、铅、总铬、镉) | 第15页 |
| ·二氧化硫 | 第15页 |
| ·氮氧化物 | 第15页 |
| ·烟尘 | 第15-16页 |
| ·粉尘 | 第16页 |
| ·工业源污染物排放量 | 第16-24页 |
| ·重点调查单位 | 第16页 |
| ·重点源用水及废水产排情况 | 第16-18页 |
| ·重点源废气中污染物产排情况 | 第18-22页 |
| ·工业固废重点污染源 | 第22-23页 |
| ·工业危险废物重点污染物 | 第23-24页 |
| ·农业源污染物排放量 | 第24-29页 |
| ·畜禽养殖业 | 第25-28页 |
| ·水产养殖 | 第28页 |
| ·种植业 | 第28-29页 |
| ·生活源污染物排放量 | 第29-30页 |
| ·生活污水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 第29-30页 |
| ·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 第30页 |
|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污染物排放量 | 第30-34页 |
| ·设施数量和区域分布 | 第30-31页 |
| ·污水处理厂 | 第31页 |
| ·垃圾处理厂 | 第31-32页 |
| ·危险废物(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处置设施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陕西省排污总量与环境容量分析 | 第34-42页 |
| ·排污总量与环境容量分析 | 第34-35页 |
| ·开展排污权交易的必要性 | 第35-38页 |
| ·是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环境管理的要求 | 第35页 |
| ·是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要求 | 第35-36页 |
| ·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的需要 | 第36-37页 |
| ·是降低社会平均污染成本的需要 | 第37页 |
| ·是筹集污染治理资金,促进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的重要手段 | 第37-38页 |
| ·开展排污权交易的意义 | 第38-39页 |
| ·有利于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第38-39页 |
| ·有利于煤化工产业科学发展 | 第39页 |
| ·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及交易的条件基本成熟 | 第39-42页 |
| ·政策支持是排污权有偿使用及交易的重要保障 | 第39-40页 |
| ·实施严格的总量控制制度是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的前提,排污总量削减是目的 | 第40-41页 |
| ·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及交易的经济条件 | 第41页 |
| ·排污权有偿使用及交易的市场条件已基本具备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陕西省排污权交易实践 | 第42-53页 |
| ·排污权交易主体的确定 | 第42页 |
| ·政府职能的确定 | 第42-43页 |
| ·排污权交易制度 | 第43-44页 |
| ·排污权交易流程 | 第44-45页 |
| ·排污权交易平台建设 | 第45-50页 |
| ·平台总体框架 | 第45-46页 |
| ·技术路线 | 第46-47页 |
| ·系统内容和功能 | 第47-50页 |
| ·排污权交易实践 | 第50-53页 |
| ·陕西省二氧化硫排污权有偿使用及交易 | 第50-51页 |
| ·排污权交易中存在的问题 | 第51-53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