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详细摘要 | 第6-8页 |
Detailed Abstract | 第8-14页 |
1 绪论 | 第14-30页 |
·课题来源 | 第14页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4-16页 |
·高吸水性树脂在节水保肥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 第16-23页 |
·高吸水树脂及其吸水机理 | 第16-17页 |
·SAP的发展历史 | 第17-18页 |
·SAP应用及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SAP与增效剂配比施用的研究 | 第23-26页 |
·几种常见的增效剂 | 第23-26页 |
·SAP与增效剂的配比施用 | 第26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研究内容、目标与研究方案 | 第27-28页 |
·研究内容 | 第27页 |
·研究目标 | 第27-28页 |
·研究方案 | 第28页 |
·技术关键与创新 | 第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2 不同类型高吸水性树脂的特性对比分析 | 第30-50页 |
·不同类型SAP的保水性能 | 第30-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44页 |
·不同类型SAP对氮素的保持效能 | 第44-4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47页 |
·最优性能SAP类型的对比筛选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3 高吸水性树脂与增效剂组合及配比研究 | 第50-78页 |
·高吸水性树脂与增效剂的最优组合筛选 | 第50-5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0-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3页 |
·高吸水性树脂与增效剂的配比关系确定 | 第53-76页 |
·土柱淋溶试验设计 | 第54-55页 |
·正交试验设计 | 第55页 |
·正交淋溶试验结果 | 第55-58页 |
·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 | 第58-73页 |
·材料最佳配比的优选 | 第73-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4 高吸水性树脂及增效剂保水、保氮机理研究 | 第78-92页 |
·实验装置与方法 | 第78-81页 |
·实验装置 | 第78-79页 |
·实验方法 | 第79-81页 |
·环境功能材料保水持氮的机理研究 | 第81-90页 |
·材料化学键-官能团分析 | 第81-82页 |
·施用环境功能材料前后淋溶土壤结构、氮素变化特性分析 | 第82-84页 |
·施用环境功能材料前后土壤特性分析 | 第84-86页 |
·施用环境功能材料前后土壤生物特性分析 | 第86-87页 |
·环境功能材料保水机理研究 | 第87-88页 |
·环境功能材料保氮机理研究 | 第88-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5 高吸水性树脂与增效剂配施的田间应用研究 | 第92-102页 |
·试验区概况 | 第93-94页 |
·试验区地理位置 | 第93页 |
·试验区气候气象条件 | 第93页 |
·试验区土壤及土地利用 | 第93页 |
·试验田区状况 | 第93-94页 |
·应用试验设计 | 第94-96页 |
·试验区处理设置 | 第94页 |
·作物种植及试验操作 | 第94-95页 |
·样品采集与测定方法 | 第95-9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6-100页 |
·高吸水性树脂及增效剂对土壤水分的协同作用 | 第96-97页 |
·高吸水性树脂及增效剂对土壤氮素的协同作用 | 第97-98页 |
·高吸水性树脂及增效剂对土壤水/肥利用效率的协同作用 | 第98-99页 |
·高吸水性树脂及增效剂对作物产量及产出效益的协同作用 | 第99-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2-106页 |
·结论 | 第102-105页 |
·创新点 | 第105页 |
·展望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
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 第113-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