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试验区管理协调机构设置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8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2章 管理协调机构设置的基本理论 | 第20-33页 |
·行政机构设置原理 | 第20-28页 |
·行政机构及其设置特点与要求 | 第20-23页 |
·区域行政机构设置基本原则 | 第23-25页 |
·区域管理协调机构职能设置原则 | 第25-28页 |
·行政协调原理 | 第28-33页 |
·行政协调的涵义和类型 | 第28-29页 |
·行政协调的基本特征 | 第29-31页 |
·行政协调的基本理念 | 第31-33页 |
第3章 长株潭试验区管理协调机构设置的现状和困境 | 第33-42页 |
·长株潭试验区管理协调机构设置的历程与现状 | 第33-36页 |
·长株潭试验区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进展 | 第33-35页 |
·长株潭试验区管理协调机构设置的历程与现状 | 第35-36页 |
·长株潭试验区管理协调机构设置的现实困境 | 第36-42页 |
·行政区划造成地方利益割据 | 第37-38页 |
·缺乏有效的管理协调模式 | 第38-39页 |
·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 | 第39-42页 |
第4章 国内外城市群管理协调机构设置的经验及启示 | 第42-50页 |
·国外城市群管理协调机构设置的基本模式 | 第42-45页 |
·东京都市圈机构设置模式 | 第42页 |
·波士顿—华盛顿都市圈机构设置模式 | 第42-43页 |
·伯明翰城市群机构设置模式 | 第43-44页 |
·黎都市区机构设置模式 | 第44-45页 |
·国内城市群(区域)机构设置模式 | 第45-47页 |
·上海浦东新区机构设置模式 | 第45-46页 |
·天津滨海新区机构设置 | 第46-47页 |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机构设置 | 第47页 |
·国内外城市群管理协调机构的启示 | 第47-50页 |
·区域的性质和功能定位决定着管理模式 | 第48页 |
·区域的政治文化传统和历史渊源程度影响着管理模式 | 第48-49页 |
·矛盾和问题是推动形成政府管理模式的重要原因 | 第49页 |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赖于政府协调作用的发挥 | 第49-50页 |
第5章 长株潭试验区管理协调机构设置的基本思路 | 第50-58页 |
·长株潭试验区管理协调机构设置总体要求 | 第50-51页 |
·长株潭试验区管理协调机构设置指导思想 | 第50页 |
·长株潭试验区管理协调机构设置基本原则 | 第50-51页 |
·长株潭试验区管理协调机构设置基本目标 | 第51页 |
·管理协调机构设置的方案选择及职能运行 | 第51-54页 |
·长株潭试验区管理协调机构方案一 | 第51-53页 |
·长株潭试验区管理协调机构方案二 | 第53-54页 |
·长株潭试验区机构设置的现实选择 | 第54页 |
·长株潭试验区管理机构的职能建设 | 第54-58页 |
·长株潭试验区的协调合作职能 | 第55页 |
·长株潭试验区各级各部门政绩考核职能 | 第55-56页 |
·长株潭试验区引导区域性非政府组织参与职能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