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绪论 | 第9-12页 |
| 一、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李白杜甫诗歌引用人物列表 | 第12-15页 |
| 第二章 李白杜甫诗歌引用的相同人物典故及其原因分析 | 第15-36页 |
| 第一节 李白杜甫诗歌引用的相同人物典故分析 | 第15-26页 |
| 一、贤臣良将:诸葛亮和李广 | 第15-17页 |
| 二、楚汉文人:屈原、贾谊、司马相如、扬雄 | 第17-22页 |
| 三、儒家圣人:孔子 | 第22-23页 |
| 四、魏晋名士:谢安、陶渊明 | 第23-26页 |
| 五、贞隐之士:严光、庞德 | 第26页 |
| 第二节 李白杜甫诗歌引用相同人物典故的原因分析 | 第26-36页 |
| 一、李白和杜甫共同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 第27-28页 |
| 二、李白杜甫曲折的求仕历程 | 第28-32页 |
| 三、李白杜甫解脱痛苦方式的相似性 | 第32-36页 |
| 第三章 李白杜甫诗歌引用不同人物典故及其原因分析 | 第36-53页 |
| 第一节 李白杜甫诗歌引用不同人物典故分析 | 第36-45页 |
| 一、侠客 | 第36-38页 |
| 二、仙人 | 第38-40页 |
| 三、魏晋名士 | 第40-44页 |
| 四、儒家圣主明君 | 第44-45页 |
| 第二节 李白杜甫诗歌引用不同人物典故原因分析 | 第45-53页 |
| 一、李白思想的复杂性 | 第45-49页 |
| 二、李白杜甫对魏晋风度的继承存在差异 | 第49-50页 |
| 三、杜甫“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和李白“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 | 第50-53页 |
| 结语 | 第53-55页 |
| 参考书目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