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20页 |
ABSTRACT | 第20-32页 |
符号说明 | 第32-34页 |
第一章 Th17细胞及IL-17A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变化及作用 | 第34-54页 |
前言 | 第34-39页 |
一、动脉粥样硬化免疫反应的发生过程 | 第34-36页 |
二、T细胞亚群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作用 | 第36-38页 |
三、研究目的 | 第38-39页 |
材料 | 第39-41页 |
方法 | 第41-48页 |
一、动脉粥样硬化标准和快速颈动脉斑块损伤小鼠模型的建立 | 第41页 |
二、组织获得和切片制备 | 第41-42页 |
三、HE染色 | 第42页 |
四、油红O染色 | 第42-43页 |
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第43页 |
六、免疫荧光染色 | 第43-44页 |
七、RT-PCR | 第44-46页 |
八、脾细胞悬液制备 | 第46页 |
九、胞内细胞因子染色 | 第46-47页 |
十、IL-17A中和性抗体和重组小鼠IL-17A体内干预 | 第47页 |
十一、统计学方法 | 第47-48页 |
结果 | 第48-52页 |
一、IL-17 and IFN-γ在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局部高表达 | 第48-49页 |
二、Th17和Th1细胞在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脾脏中比例升高 | 第49页 |
三、IL-17~+IFN-γ~+ CD4~+T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晚期升高 | 第49页 |
四、Th17和Th1细胞的比例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及血脂水平呈正相关 | 第49-50页 |
五、IL-17A特异性抗体能够明显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 第50-51页 |
六、外源性小鼠IL-17A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 第51-52页 |
讨论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二章 IL-17A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机制研究 | 第54-79页 |
前言 | 第54-59页 |
一、Th17细胞及IL-17A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 第54-55页 |
二、内质网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 | 第55-58页 |
三、脂肪酸结合蛋白(aP2)与内质网应激 | 第58页 |
四、研究目的 | 第58-59页 |
材料 | 第59-62页 |
方法 | 第62-71页 |
一、动脉粥样硬化标准小鼠模型的建立 | 第62页 |
二、IL-17A和PBA体内干预 | 第62-63页 |
三、组织获得和切片制备 | 第63页 |
四、油红O染色 | 第63页 |
五、免疫组化(石蜡切片) | 第63页 |
六、组织切片Tunnel染色 | 第63-64页 |
七、巨噬细胞系培养 | 第64-65页 |
八、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培养 | 第65-66页 |
九、人原代巨噬细胞诱导和培养 | 第66-67页 |
十、细胞凋亡的检测 | 第67页 |
十一、Western blot | 第67-69页 |
十二、ELISA | 第69-70页 |
十三、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70-71页 |
结果 | 第71-76页 |
一、IL-17A在体外促进巨噬细胞凋亡 | 第71页 |
二、IL-17A在体外诱导小鼠和人来源巨噬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 | 第71-72页 |
三、外源性IL-17A干预诱导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巨噬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 | 第72页 |
四、分子伴侣PBA缓解IL-17A诱导的巨噬细胞内质网应激并逆转IL-17A加剧的动脉粥样硬化 | 第72-73页 |
五、IL-17A诱导巨噬细胞内质网应激并通过激活CHOP-caspase3通路促进细胞凋亡 | 第73-74页 |
六、IL-17A通过上调aP2诱导巨噬细胞内质网应激的发生 | 第74-75页 |
七、IL-17A通过激活NF-κB和ERK/p38 MAPK通路上调aP2的表达 | 第75-76页 |
讨论 | 第76-78页 |
小结 | 第78-79页 |
附图表 | 第79-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9页 |
致谢 | 第119-120页 |
在读期间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得荣誉 | 第120-123页 |
附录 英文文章 | 第123-18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