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理论论文

巴蜀城楼建筑特色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3页
1 绪论第13-19页
   ·巴蜀城楼建筑综述第13-17页
     ·巴蜀地域第13页
     ·城楼建筑第13-14页
     ·城楼建筑与楼阁建筑的区别与联系第14-17页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第17-19页
2 巴蜀城楼建筑的历史沿革第19-41页
   ·中国古代的城门第19-30页
     ·城郭之始第19-20页
     ·城阙之制第20-25页
     ·城楼之制第25-30页
   ·巴蜀城市与城楼的发展第30-41页
     ·巴蜀早期的城市与城楼第30-38页
     ·巴蜀元明清时期的城门形象与建筑遗存第38-41页
3 巴蜀城楼建筑功能及类型分析第41-67页
   ·根据功能性质划分第41-51页
     ·防卫与交通兼顾的入口城门第41-47页
     ·防卫型的瞭望楼第47-49页
     ·城市标志性为主兼做防卫的城楼建筑第49-51页
   ·根据城门规模来划分第51-56页
     ·城门楼第51页
     ·寨子门第51-54页
     ·栅子门第54-56页
   ·根据平面形态划分第56-60页
     ·四边形城楼建筑第56-59页
     ·其他形态的城楼建筑第59-60页
   ·根据构筑材料划分第60-66页
     ·全木结构城楼建筑第60-61页
     ·土木混合结构城楼建筑第61-64页
     ·木石混合结构城楼建筑第64-65页
     ·土木石混合结构城楼建筑第65-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4 巴蜀城楼建筑与城镇空间第67-93页
   ·城镇空间布局与城门的设置第67-76页
     ·城楼建筑与道路规划第67-71页
     ·城楼建筑与城镇建筑组成的空间形态第71-73页
     ·瓮城与城市空间构成第73-76页
   ·城镇发展与城门的功能演变第76-82页
     ·城门贵多不贵少,贵开不贵闭第76-81页
     ·城门与建筑入口门的关系第81-82页
   ·城门布局与人文地理环境第82-92页
     ·中国传统礼制和风水的影响第82-84页
     ·水之于城门楼建筑的重要性第84-85页
     ·因山借势的城楼第85-92页
   ·本章小结第92-93页
5 巴蜀城楼建筑风貌特征第93-105页
   ·挺拔轻盈的外部空间形态第93-98页
     ·屋顶形式所表现的建筑形态特征第93-95页
     ·功能带来的形态变化第95-97页
     ·登上城楼的道路第97-98页
   ·构筑材料与城门楼的风貌特色第98-100页
     ·生土材料的应用第98页
     ·石材体现的和谐美第98-99页
     ·地方竹材的运用第99-100页
   ·与中原地区官式城楼的比较第100-105页
     ·轻盈与厚重第100页
     ·开敞与封闭第100-103页
     ·轻巧与敦实第103-105页
6 巴蜀城楼建筑构筑技术及装饰艺术第105-137页
   ·城墙的构筑及施工技术第105-112页
     ·土筑城墙的构筑方法第105-106页
     ·明清时期砖的应用第106-108页
     ·石砌城墙的构筑特点及技术第108-112页
   ·城门的形态特征与构筑形式第112-118页
     ·圭角形第112-113页
     ·筒拱式第113-116页
     ·十字交叉拱券门第116-118页
   ·城楼建筑构筑技术与地域特色第118-135页
     ·富有地域特色的构造技术第118-125页
     ·朴实自然的建筑装饰第125-135页
   ·本章小结第135-137页
7 结语第137-141页
   ·城楼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第137-138页
     ·城镇形象与文化的承载体第137页
     ·独特地域特色的建筑技术和艺术第137-138页
   ·巴蜀地区城楼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第138-140页
     ·严峻的现状第138-139页
     ·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第139-140页
   ·小结第140-141页
致谢第141-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47页
附录第147-148页
 A 巴蜀存世城楼建筑列表第147-148页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8页
 C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体验式消费模式的商业综合体设计研究
下一篇:探寻城市文化的建筑表达--以文化艺术中心设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