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7页 |
·米老排和任豆概述 | 第10页 |
·生态因子对种子的萌发影响 | 第10-11页 |
·温度对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 | 第11页 |
·光照对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 | 第11页 |
·影响种子萌发的其它生态因子 | 第11页 |
·促进种子萌发的方法研究 | 第11-13页 |
·物理处理 | 第12页 |
·化学处理 | 第12页 |
·层积处理 | 第12-13页 |
·种子解除休眠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 第13页 |
·种子贮藏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贮藏条件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 第13-14页 |
·贮藏过程中种子的衰老劣变机制 | 第14-15页 |
·立题依据及研究目的意义 | 第15-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17-2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7-18页 |
·试验材料 | 第17页 |
·试验方法 | 第17-1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8-20页 |
·种子的基本特征 | 第18页 |
·任豆种皮的显微结构 | 第18-19页 |
·种子生活力与发芽率 | 第19页 |
·种子的透水性 | 第19-20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20-21页 |
·米老排种子的生物学特性 | 第20页 |
·任豆种子的生物学特性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 第21-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试验方法 | 第21-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41页 |
·不同温度条件对米老排种子的萌发影响 | 第24-25页 |
·不同温度条件对任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5-27页 |
·不同光周期对米老排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7-28页 |
·不同光周期对任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8-29页 |
·米老排种子的催芽技术与层积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 第29-38页 |
·任豆种子的催芽技术 | 第38-41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1-44页 |
·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41页 |
·光照周期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41-42页 |
·米老排种子最佳催芽方法 | 第42页 |
·低温层积过程中生理指标变化与米老排种子萌发的关系 | 第42-43页 |
·任豆种子的最佳催芽方法 | 第43-44页 |
第四章 种子的贮藏生理研究 | 第44-7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试验材料 | 第44页 |
·试验方法 | 第44-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73页 |
·米老排种子贮藏生理研究 | 第46-57页 |
·任豆种子贮藏生理研究 | 第57-68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68-73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73-76页 |
·种子的萌发情况 | 第73-74页 |
·种子膜系统与膜脂过氧化 | 第74页 |
·种子的保护酶系统 | 第74页 |
·种子的贮藏物质 | 第74-75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75-7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6页 |
·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附图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