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 ·PRRSV 病原学 | 第11-19页 |
| ·PRRSV 一般特征 | 第11-12页 |
| ·PRRSV 的非结构蛋白与结构蛋白及其特征 | 第12-19页 |
| ·PRRSV 免疫学 | 第19-23页 |
| ·靶细胞以及 PRRSV 的细胞受体 | 第19页 |
| ·对于 PRRSV 的先天性免疫 | 第19-22页 |
| ·对 PRRSV 的适应性免疫 | 第22-23页 |
| ·诊断方法 | 第23-27页 |
| ·临床诊断 | 第23-24页 |
| ·病毒分离 | 第24页 |
| ·血清学检测 | 第24-26页 |
|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 第26-27页 |
| 2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N 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 第27-3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7-32页 |
| ·材料 | 第27-30页 |
| ·方法 | 第30-32页 |
| ·结果 | 第32-34页 |
| ·BL21(DE3)(pET-N)中重组质粒双酶切结果 | 第32-33页 |
| ·核衣壳(N)蛋白的诱导以及表达 | 第33页 |
| ·核衣壳(N)蛋白的纯化 | 第33页 |
| ·纯化后 N 蛋白的 Western blot | 第33-34页 |
| ·小结 | 第34-35页 |
| 3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N 蛋白间接 ELISA 的建立以及条件优化 | 第35-4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9页 |
| ·材料 | 第35-36页 |
| ·方法 | 第36-39页 |
| ·结果 | 第39-43页 |
| ·血清最佳稀释倍数与 N 蛋白抗原包被最佳浓度 | 第39页 |
| ·N 蛋白抗原包被最佳条件 | 第39页 |
| ·封闭液选择种类及合适浓度 | 第39-40页 |
| ·最适封闭时间 | 第40页 |
| ·兔抗猪 IgG 最适工作浓度 | 第40页 |
| ·兔抗猪 IgG 孵育时间的确定 | 第40-41页 |
| ·ELISA 临界值的确定 | 第41-42页 |
| ·特异性检测结果 | 第42页 |
| ·敏感性测定结果 | 第42页 |
| ·批内的检测实验 | 第42页 |
| ·批间的检测实验 | 第42-43页 |
| ·保质期实验 | 第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4 抗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N 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44-5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9页 |
| ·材料 | 第44-45页 |
| ·方法 | 第45-49页 |
| ·结果 | 第49-52页 |
| ·小鼠免疫之后的血清效价 | 第49-50页 |
| ·细胞融合以及亚克隆结果 | 第50页 |
|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和浓度 | 第50-51页 |
| ·细胞上清、纯化前抗体和纯化后抗体效价测定 | 第51页 |
| ·单克隆抗体亚型的鉴定 | 第51-52页 |
| ·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 | 第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5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胶体金试纸条的制备 | 第53-6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3-56页 |
| ·材料 | 第53-54页 |
| ·方法 | 第54-56页 |
| ·结果 | 第56-59页 |
| ·胶体金的质量检测 | 第56页 |
| ·McAb(4G3A1)最适 pH 的确定 | 第56-57页 |
| ·McAb(4G3A1)最适标记量的确定 | 第57页 |
| ·金标抗体 4G3A1 的制备流程 | 第57页 |
| ·金标 McAb(4G3A1)最适稀释倍数的确定 | 第57-58页 |
| ·NC 膜抗体最适包被量的确定 | 第58页 |
| ·特异性检测 | 第58-59页 |
| ·敏感性试验 | 第59页 |
| ·保存期试验 | 第59页 |
| ·小结 | 第59-60页 |
| 讨论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 后记 | 第70-7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