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 ·水中雌激素污染及其危害 | 第12-14页 |
| ·环境雌激素 | 第12-13页 |
| ·水中典型雌激素双酚 A | 第13-14页 |
| ·水中双酚 A 检测及处理方法 | 第14-16页 |
| ·水中双酚 A 检测方法 | 第14-15页 |
| ·水中双酚 A 的处理方法 | 第15-16页 |
| ·分子印迹技术 | 第16-19页 |
| ·分子印迹技术基本原理 | 第17-18页 |
| ·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8-19页 |
| ·分子印迹材料在水处理中应用 | 第19-21页 |
| ·分子印迹材料在污染物检测方面的应用 | 第19-20页 |
| ·分子印迹材料在污染物去除方面的应用 | 第20-21页 |
| ·分子印迹材料在水处理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 第21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21-24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 第2章 实验原料与方法 | 第24-34页 |
|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24-25页 |
| ·双酚 A 分子印迹吸附剂的制备 | 第25-27页 |
| ·二氧化硅的制备 | 第25页 |
| ·印迹与非印迹吸附剂的制备 | 第25-26页 |
| ·制备条件对样品的影响 | 第26-27页 |
| ·表征测试 | 第27-28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EDS)测试 | 第27页 |
| ·比表面积(BET)分析 | 第27页 |
| ·热重分析(TG)分析 | 第27页 |
| ·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27-28页 |
| ·水中双酚 A 的测定 | 第28-29页 |
| ·双酚 A 的检测方法 | 第28页 |
| ·双酚 A 的检测标准曲线 | 第28-29页 |
| ·混合体系中酚类物质的分析方法 | 第29页 |
| ·静态吸附实验方法 | 第29-33页 |
| ·Scatchard 模型实验 | 第29-30页 |
| ·投加量对吸附性能影响实验 | 第30页 |
| ·吸附动力学实验 | 第30页 |
| ·吸附等温线和热力学实验 | 第30页 |
| ·不同干扰物质的影响实验 | 第30-31页 |
| ·解吸与回用实验 | 第31页 |
| ·单体系中选择吸附性能实验 | 第31-32页 |
| ·二元体系中选择吸附性能实验 | 第32页 |
| ·三元体系中选择吸附性能实验 | 第32-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第3章 双酚 A 分子印迹吸附剂制备与表征 | 第34-50页 |
| ·双酚 A 分子印迹吸附剂制备条件优化 | 第34-43页 |
| ·原料配比对形貌的影响 | 第34-38页 |
| ·原料配比对吸附剂失重的影响 | 第38-40页 |
| ·原料配比对吸附剂表面官能团的影响 | 第40-42页 |
| ·原料配比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 ·最佳合成条件下双酚 A 分子印迹吸附剂的表征 | 第43-47页 |
| ·SEM 和 EDS 分析 | 第43-45页 |
| ·BET 分析 | 第45页 |
| ·TG 分析 | 第45-46页 |
| ·FTIR 分析 | 第46-47页 |
| ·Scatchard 模型分析及合成机理 | 第47-49页 |
| ·小结 | 第49-50页 |
| 第4章 双酚 A 分子印迹吸附剂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50-71页 |
| ·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51-57页 |
| ·吸附平衡时间 | 第51页 |
| ·吸附动力学 | 第51-57页 |
| ·吸附热力学研究 | 第57-64页 |
| ·吸附等温线 | 第57-62页 |
| ·吸附热力学参数 | 第62-64页 |
| ·天然水体中干扰物质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64-67页 |
| ·腐植酸的影响 | 第64-66页 |
| ·水中常见离子的影响 | 第66-67页 |
| ·双酚 A 分子印迹吸附剂解吸与回用 | 第67-70页 |
| ·不同解吸液的解析效果 | 第67-68页 |
| ·最佳解吸液的解吸效果 | 第68-70页 |
| ·小结 | 第70-71页 |
| 第5章 双酚 A 分子印迹吸附剂选择吸附性能及机理 | 第71-89页 |
| ·双酚 A 分子印迹吸附剂在单体系中的选择吸附性能 | 第72-73页 |
| ·双酚 A 分子印迹吸附剂在二元体系中的选择吸附性能 | 第73-81页 |
| ·双酚 A 和四溴双酚 A 混合体系 | 第73-75页 |
| ·双酚 A 和苯酚混合体系 | 第75-77页 |
| ·双酚 A 和苯酚红混合体系 | 第77-79页 |
| ·双酚 A 和 2,4,6–三硝基苯酚混合体系 | 第79-81页 |
| ·双酚 A 分子印迹吸附剂在三元体系中的选择吸附性能 | 第81-86页 |
| ·双酚 A、四溴双酚 A 和苯酚混合体系 | 第81-83页 |
| ·双酚 A、苯酚和苯酚红混合体系 | 第83-84页 |
| ·双酚 A、苯酚红和 2,4,6–三硝基苯酚混合体系 | 第84-86页 |
| ·印迹吸附机理 | 第86-87页 |
| ·小结 | 第87-89页 |
| 结论 | 第89-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7-98页 |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