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1 黄瓜枯萎病的概述 | 第10页 |
2 黄瓜枯萎病的防治现状 | 第10-11页 |
·传统防治措施 | 第10-11页 |
·农业防治 | 第10页 |
·化学防治 | 第10-11页 |
·生物防治现状 | 第11页 |
·真菌类 | 第11页 |
·细菌类 | 第11页 |
·链霉菌 | 第11页 |
3 木霉菌研究的现状 | 第11-16页 |
·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机制 | 第12-14页 |
·防治植物病害的应用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拮抗黄瓜枯萎病的木霉菌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 第16-2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6-17页 |
·材料 | 第16页 |
·试验方法 | 第16-17页 |
·拮抗作用测定 | 第16页 |
·盆栽防效试验 | 第16-17页 |
·高效拮抗木霉菌的种类鉴定 | 第1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7-20页 |
·拮抗作用测定 | 第17-19页 |
·盆栽防效试验 | 第19-20页 |
·高效拮抗木霉菌的种类鉴定 | 第20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对黄瓜枯萎病有拮抗作用的木霉菌筛选方法评估 | 第21-2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材料 | 第21页 |
·试验方法 | 第21-23页 |
·对峙培养 | 第21-22页 |
·尖孢镰刀菌存活率测定 | 第22页 |
·木霉菌分泌物降解病原菌菌丝 | 第22页 |
·木霉浸种抑菌萌发试验 | 第22页 |
·种苗活体接种筛选 | 第22-23页 |
·数据分析 | 第2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3-27页 |
·对峙培养法 | 第23-24页 |
·病菌存活率测定法 | 第24-25页 |
·生防菌分泌物降解病原菌菌丝测定法 | 第25-26页 |
·木霉浸种抑菌萌发试验法 | 第26页 |
·种苗活体接种筛选法 | 第26-27页 |
·离体筛选与活体筛选方法比较分析 | 第27页 |
3 讨论 | 第27-29页 |
第四章 拮抗木霉FZ22对黄瓜枯萎病的拮抗机制研究 | 第29-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材料 | 第29页 |
·试验方法 | 第29-31页 |
·重寄生作用的显微观察 | 第29页 |
·细胞壁降解酶活性测定 | 第29-31页 |
·几丁质酶活性测定 | 第30页 |
·β-1,3葡聚糖酶活性测定 | 第30-3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2页 |
·重寄生作用的显微观察 | 第31页 |
·细胞壁降解酶活性测定 | 第31-32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32-34页 |
第五章 拮抗木霉FZ22诱导黄瓜抗枯萎病相关防御反应酶系变化 | 第34-4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材料 | 第34页 |
·试验方法 | 第34-36页 |
·接种和取样 | 第34-35页 |
·粗酶液的制备 | 第35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 | 第35页 |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 第35页 |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测定 | 第35-36页 |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测定 | 第36页 |
·根部电导率测定 | 第3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6-39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 | 第36-37页 |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 第37页 |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测定 | 第37-38页 |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测定 | 第38-39页 |
·根部电导率测定 | 第39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39-4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1-43页 |
1 结论 | 第41-42页 |
2 展望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