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研究儒家经济伦理的理论基础 | 第9-15页 |
一、相关概念 | 第9-10页 |
(一)经济伦理的内涵 | 第9页 |
(二)儒家经济伦理的界定 | 第9-10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10-15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经济伦理的论述 | 第10-11页 |
(二)毛泽东的经济伦理思想 | 第11-12页 |
(三)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 | 第12-13页 |
(四)江泽民、胡锦涛的经济伦理思想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儒家经济伦理的产生和发展 | 第15-22页 |
一、儒家经济伦理产生的背景 | 第15-17页 |
(一)政治背景 | 第15页 |
(二)经济背景 | 第15-16页 |
(三)文化背景 | 第16-17页 |
二、儒家经济伦理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 | 第17-22页 |
(一)初步形成时期 | 第17-18页 |
(二)发展成长时期 | 第18页 |
(三)成熟时期 | 第18-19页 |
(四)转型时期 | 第19-20页 |
(五)新发展时期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儒家经济伦理的内容及其特征 | 第22-31页 |
一、儒家经济伦理的内容 | 第22-27页 |
(一)性善仁义的道德观 | 第22-23页 |
(二)义利统一的价值观 | 第23-24页 |
(三)诚信守诺的经营观 | 第24-25页 |
(四)强国富民的目的观 | 第25-26页 |
(五)均衡无贫的贫富观 | 第26-27页 |
二、儒家经济伦理特征 | 第27-31页 |
(一)层次性 | 第27-28页 |
(二)自觉性 | 第28-29页 |
(三)变异性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儒家经济伦理的现代价值 | 第31-43页 |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的伦理问题 | 第31-35页 |
(一)仁爱善良观念淡漠化 | 第31-32页 |
(二)道德与利益观念失衡 | 第32-33页 |
(三)诚实守信观念呈现危机 | 第33-35页 |
二、儒家经济伦理的现代价值 | 第35-43页 |
(一)儒家经济伦理有助于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和促进科技教育的进步 | 第35-36页 |
(二)儒家经济伦理有助于引导和规范商业行为,促进市场经济有序运行 | 第36-37页 |
(三)儒家经济伦理有助于减少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达到共同富裕 | 第37-39页 |
(四)儒家经济伦理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信用体系 | 第39-40页 |
(五)儒家经济伦理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第40-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