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生均教育成本计量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高等教育举办者的必然要求 | 第13页 |
·高等教育投资者的必然要求 | 第13-14页 |
·高等教育管理者的必然要求 | 第14页 |
·高等教育购买者的必然要求 | 第14-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文章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 第22-24页 |
·文章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文章的创新点 | 第23-24页 |
第2章 高校生均教育成本计量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 第24-36页 |
·高校教育成本计量的内涵 | 第24-26页 |
·高校教育成本的内涵 | 第24-26页 |
·高校教育成本计量的基本涵义 | 第26页 |
·高校教育成本计量的特点 | 第26-31页 |
·高校教育成本的特点 | 第26-29页 |
·高校教育成本计量的特点 | 第29-31页 |
·高校教育成本计量的理论基础 | 第31-36页 |
·教育经济学理论 | 第31页 |
·财务管理理论 | 第31-32页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32页 |
·准公共产品理论 | 第32-33页 |
·教育资源稀缺性理论 | 第33页 |
·教育资源效益理论 | 第33-34页 |
·教育成本理论 | 第34-36页 |
第3章 构建高校教育成本计量体系的基本思路 | 第36-45页 |
·高校教育成本计量的基本原则 | 第36-39页 |
·权责发生制原则 | 第36页 |
·配比原则 | 第36页 |
·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 | 第36-37页 |
·相关性原则 | 第37页 |
·固定资产折旧原则 | 第37页 |
·分类核算原则 | 第37-38页 |
·一致性原则 | 第38页 |
·完全成本原则 | 第38页 |
·客观性原则 | 第38-39页 |
·高校教育成本计量的前提条件 | 第39页 |
·高校教育成本计量主体 | 第39页 |
·高校教育成本计量对象 | 第39页 |
·高校教育成本计量周期 | 第39页 |
·高校教育成本计量方法 | 第39-41页 |
·类别法 | 第40页 |
·专业法 | 第40页 |
·年级法 | 第40-41页 |
·高校教育成本支出项目分类 | 第41-43页 |
·高校教育成本计量支出一级项目分析 | 第41页 |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支出二级项目分析 | 第41-43页 |
·高校教育成本计量体系总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创新高校生均教育成本计量与政策建议 | 第45-61页 |
·高校教育成本计量要素分析新框架 | 第45-46页 |
·重新界定高校生均教育成本的计算过程 | 第46-57页 |
·办学成本的计算 | 第46-53页 |
·科研成本的计算 | 第53-54页 |
·学生人数的计算 | 第54-56页 |
·高校生均教育成本的计算 | 第56-57页 |
·完善高校生均教育成本计量的政策建议 | 第57-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