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插图索引 | 第9-10页 |
附表索引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 第12-13页 |
·分析框架及创新点 | 第13-14页 |
·分析框架 | 第13-14页 |
·创新点 | 第14页 |
·居民收入分配的相关文献述评 | 第14-23页 |
·国外关于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 | 第14-19页 |
·国内关于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 | 第19-21页 |
·相关研究述评 | 第21-23页 |
第2章 居民收入占比下降的现状分析 | 第23-31页 |
·居民收入的内涵以及形成 | 第23-25页 |
·居民收入的内涵 | 第23页 |
·居民收入的形成 | 第23-25页 |
·居民收入占比的现状—趋势分析 | 第25-28页 |
·居民收入整体上升,城镇为主 | 第25-27页 |
·居民收入占 GDP 的比重不断下降 | 第27-28页 |
·居民收入占比的现状—收入 GDP 法对比分析 | 第28-31页 |
·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滞后于人均 GDP 增速 | 第28页 |
·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滞后于企业利润增长速度 | 第28-29页 |
·居民增长速度滞后于财政增长速度 | 第29-31页 |
第3章 居民收入占比的理论模型分析 | 第31-40页 |
·居民收入的影响因素 | 第31-35页 |
·宏观方面 | 第31-34页 |
·微观决定因素 | 第34-35页 |
·经典要素收入分配理论 | 第35-36页 |
·本文的理论模型 | 第36-40页 |
·理论假设一:结合凯恩斯和马克思的收入—支出模型 | 第36页 |
·理论假设二:企业、银行两部门基本假设 | 第36-38页 |
·均衡分析 | 第38-40页 |
第4章 居民收入占比决定要素的实证分析 | 第40-47页 |
·变量与数据的选取 | 第40-41页 |
·计量研究方法 | 第41-43页 |
·模型估计 | 第43-44页 |
·回归结果分析 | 第44-47页 |
第5章 政策建议 | 第47-52页 |
·适度降低储蓄率,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 第47-48页 |
·政府先行,适度降低储蓄率 | 第47-48页 |
·降低企业储蓄水平 | 第48页 |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制定合理的技术发展路径 | 第48-49页 |
·加大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力度,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保体系 | 第49-50页 |
·全面推进工资集体协商体系,提高居民劳动性收入 | 第50页 |
·继续推进金融深化,让居民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 | 第50-51页 |
·进一步推进市场化进程,推动公平的经济增长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