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21页 |
·螺旋霉素简介 | 第10页 |
·螺旋霉素的结构 | 第10-13页 |
·螺旋霉素生物合成的相关基因簇 | 第13-16页 |
·螺旋霉素在生物体内的合成途径 | 第16-20页 |
·研究的主要意义和内容 | 第20-21页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1-40页 |
·实验材料 | 第21-30页 |
·菌株 | 第21-22页 |
·质粒 | 第22-23页 |
·引物 | 第23-25页 |
·主要仪器 | 第25-26页 |
·药品及试剂 | 第26-27页 |
·主要的缓冲液和溶剂 | 第27-28页 |
·培养基 | 第28-29页 |
·抗生素 | 第29-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40页 |
·Ca法即时感受态的制备 | 第30页 |
·Inoue大肠杆菌超级感受态的制备 | 第30页 |
·感受态大肠杆菌的细胞转化 | 第30-31页 |
·大肠杆菌中质粒DNA的少量提取 | 第31页 |
·DNA电泳 | 第31页 |
·小片段DNA琼脂糖凝胶回收(一般小于5kb) | 第31-32页 |
·DNA酶切 | 第32页 |
·DNA片段的连接 | 第32页 |
·PCR反应体系和PCR反应 | 第32-33页 |
·生二素链霉菌总DNA的制备 | 第33-34页 |
·生二素链霉菌与大肠杆菌的属间接合转移 | 第34-35页 |
·生二素链霉菌的发酵及发酵液的检测 | 第35-36页 |
·构建生二素链霉菌基因文库 | 第36-39页 |
·文库筛选 | 第39-40页 |
第3章 遗传转移系统的建立与优化 | 第40-45页 |
·生二素链霉菌S.ambofaciens菌体的抗生素抗性研究 | 第40页 |
·载体的选择 | 第40-41页 |
·供体菌的选择 | 第41页 |
·大肠杆菌和生二素链霉菌的属间接合转移 | 第41-42页 |
·检测接合子 | 第42-43页 |
·总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基因文库的构建 | 第45-57页 |
·螺旋霉素基因组文库的建立 | 第45-51页 |
·总DNA的打断 | 第45-47页 |
·蔗糖的密度梯度离心 | 第47-49页 |
·PJTU2554载体的预处理 | 第49页 |
·处理过后的总DNA与载体的连接 | 第49-50页 |
·包装转染和文库多样性测试 | 第50-51页 |
·生二素链霉菌基因簇的筛选 | 第51-56页 |
·原位杂交 | 第51-52页 |
·PCR验证和筛选 | 第52-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螺旋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推测修饰性基因orf1的倍增和敲除 | 第57-67页 |
·pSET空质粒导入到链霉菌中的属间接合转移 | 第57-59页 |
·S.LpSET菌株的验证和发酵 | 第57-58页 |
·突变株发酵和检测 | 第58-59页 |
·orf1基因的倍增 | 第59-64页 |
·基因的倍增质粒构建的示意图及策略 | 第60-61页 |
·基因orf1倍增突变株的筛选和发酵 | 第61-62页 |
·发酵液的测定 | 第62-64页 |
·orf1基因的敲除 | 第64-66页 |
·基因的敲除质粒构建的示意图及策略 | 第64-65页 |
·发酵的检测 | 第65-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螺旋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推测修饰性基因orf1~*c的倍增和敲除 | 第67-72页 |
·orf1~*c基因的倍增 | 第67-69页 |
·倍增突变株的构建 | 第67页 |
·基因orf1~*c倍增突变株的筛选和发酵 | 第67-68页 |
·发酵液的测定 | 第68-69页 |
·orf1~*c基因的敲除 | 第69-71页 |
·orf1~*c基因的双交换敲除构建策略 | 第69-70页 |
·发酵液的测定 | 第70-71页 |
·小结 | 第71-72页 |
第7章 螺旋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推测修饰性基因orf9c的敲除与orf31的倍增和敲除 | 第72-78页 |
·基因orf9c的敲除 | 第72-73页 |
·构建的基因orf9c双交换突变株 | 第72-73页 |
·发酵液的测定 | 第73页 |
·基因orf31的倍增 | 第73-75页 |
·倍增突变株的获得 | 第73-74页 |
·发酵液的生测和LC-MS检测 | 第74-75页 |
·orf31基因的敲除 | 第75-77页 |
·orf31基因的敲除菌株的构建 | 第76-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79页 |
·结论 | 第78页 |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