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1 引言 | 第14-25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国内外现状研究分析 | 第16-18页 |
·控释肥料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6页 |
·国外控释肥料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6-17页 |
·国内控释肥料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7-18页 |
·氮素和耕作方式对氮素利用的影响 | 第18-21页 |
·氮素对作物氮素利用的影响 | 第18-19页 |
·耕作方式对作物氮素利用的影响 | 第19-21页 |
·氮素和耕作方式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 | 第21-23页 |
·氮素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21-22页 |
·耕作方式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22-23页 |
·氮素和耕作方式对作物光合、茎流等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23页 |
·氮素和耕作方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第23-24页 |
·氮素和耕作方式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 第24-2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30页 |
·试验地概况及试验设计 | 第25-26页 |
·取样方法 | 第26-27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7-29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9-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65页 |
·不同处理方式对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 第30-42页 |
·对玉米氮素吸收的影响 | 第30-35页 |
·对穗位叶硝酸还原酶(NRASE)活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对穗位叶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32-33页 |
·对成熟期全氮在植株器官中的积累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 第33-35页 |
·不同处理方式对土壤氮素积累的影响 | 第35-42页 |
·对土壤中硝态氮积累量的影响 | 第35-38页 |
·对土壤中铵态氮积累量的影响 | 第38-40页 |
·对土壤中有效氮积累量的影响 | 第40-42页 |
·对水分利用的影响 | 第42-46页 |
·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含水率变化 | 第42-45页 |
·小口期土壤含水率变化 | 第42-43页 |
·开花期土壤含水率变化 | 第43-44页 |
·成熟期土壤含水率变化 | 第44-45页 |
·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 | 第45-46页 |
·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光合性能的影响 | 第46-53页 |
·对穗位叶光合色素的影响 | 第46-48页 |
·对穗位叶光合速率(PN)的影响 | 第48页 |
·不同处理对玉米植株茎流的影响 | 第48-49页 |
·对穗位叶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 第49页 |
·对穗位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 第49-51页 |
·对穗位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对穗位叶丙二醛(MDA)活性的影响 | 第52-53页 |
·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籽粒产量形成的影响 | 第53-58页 |
·对玉米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第53-54页 |
·对玉米籽粒灌浆速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对玉米生物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55-58页 |
·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品质的影响 | 第58-63页 |
·对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58-59页 |
·不同处理对玉米蛋白质组分的影响 | 第59-61页 |
·对玉米籽粒粗脂肪含量的影响 | 第61页 |
·对玉米籽粒淀粉含量的影响 | 第61-62页 |
·对玉米秸秆化学成分的影响 | 第62-63页 |
·不同氮水处理经济效益分析 | 第63-65页 |
4 讨论 | 第65-70页 |
·不同处理方式对氮素利用的影响 | 第65-66页 |
·不同处理方式对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 第66-67页 |
·对光合性能和茎流的影响 | 第67-68页 |
·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生物质产量的影响 | 第68-69页 |
·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生物质品质的影响 | 第69页 |
·不同处理方式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 第69-70页 |
5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