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21页 |
·立题依据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6页 |
·植被覆盖度概念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植被覆盖度监测方法 | 第9-14页 |
·植被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手段 | 第17-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2 流域概况及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 第21-32页 |
·文安驿流域概况 | 第21-26页 |
·地理位置 | 第21页 |
·地质地貌 | 第21-22页 |
·土壤植被 | 第22页 |
·气象水文 | 第22-23页 |
·河流水系 | 第23页 |
·社会经济 | 第23-25页 |
·水土流失 | 第25-26页 |
·流域基础数据处理 | 第26-31页 |
·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 | 第26-27页 |
·流域边界的生成 | 第27-29页 |
·遥感资料的获取 | 第29页 |
·土壤侵蚀普查资料 | 第29-31页 |
·流域空间数据库建立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流域植被覆盖度监测模型 | 第32-42页 |
·用于植被覆盖度监测的植被指数 | 第32-35页 |
·光谱信息 | 第32页 |
·植被指数 | 第32-34页 |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 第34-35页 |
·用于植被覆盖度监测的遥感数据 | 第35-36页 |
·遥感数据的分辨率 | 第35-36页 |
·Landsat数据 | 第36页 |
·基于像元二分法的植被覆盖度模型 | 第36-40页 |
·像元二分模型 | 第36-37页 |
·利用NDVI计算植被覆盖度 | 第37-38页 |
·参数NDVI_(soil)与NDVI_(veg)的取值 | 第38页 |
·模型改进 | 第38-40页 |
·植被覆盖度的计算流程 | 第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4 基于RS的流域植被覆盖度模型计算与分析 | 第42-61页 |
·卫星图像的准备 | 第42-46页 |
·图像选择 | 第42-43页 |
·辐射纠正 | 第43页 |
·几何纠正 | 第43-44页 |
·图像切割 | 第44-45页 |
·图像增强 | 第45-46页 |
·植被覆盖度的估算过程 | 第46-49页 |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计算 | 第46-48页 |
·参数NDVI_(soil)与NDVI_(veg)的确定 | 第48-49页 |
·计算结果及合理性分析 | 第49-52页 |
·研究区三期植被覆盖度 | 第50-52页 |
·计算结果合理性分析 | 第52页 |
·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统计分析 | 第52-60页 |
·流域植被覆盖度年际变化情况 | 第52-53页 |
·流域植被覆盖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53-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5 流域植被覆盖度与土壤侵蚀关系 | 第61-71页 |
·基于GIS的流域土壤侵蚀分布特征 | 第61-65页 |
·研究方法 | 第61-62页 |
·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 | 第62页 |
·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地理地貌特征 | 第62-65页 |
·植被覆盖度与土壤侵蚀的关系研究 | 第65-69页 |
·研究方法 | 第6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6-69页 |
·流域生态恢复建议 | 第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建议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附录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