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1 绪论 | 第9-14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第12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 ·创新与不足 | 第13-14页 |
| 2 相关概念界定和创新集群建构的理论基础 | 第14-24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6页 |
| ·创新集群与创新群落 | 第14-15页 |
| ·技术链 | 第15页 |
| ·产业链与价值链 | 第15-16页 |
| ·创新集群建构的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 ·国家与区域创新系统 | 第16-17页 |
| ·新产业区与产业集群理论 | 第17-19页 |
| ·区位理论及相关观点 | 第19-20页 |
| ·增长极理论与区域经济学有关观点 | 第20页 |
| ·技术链与产业链互动理论 | 第20-21页 |
| ·区域知识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系统交互效应 | 第21页 |
| ·技术创新与空间经济结构关系分析 | 第21-23页 |
| ·创新环境与产业发展 | 第21-22页 |
| ·技术链、产业链和创新集群的空间关系 | 第22-23页 |
| ·创新集群建构与空间经济结构 | 第23-24页 |
| 3 创新集群建构的原则、路径和方法研究 | 第24-30页 |
| ·创新集群建构的空间经济布局原则 | 第24-25页 |
| ·创新集群的建构路径研究 | 第25-27页 |
| ·基于产业链完备的市场驱动型建构路径 | 第25页 |
| ·基于技术链完备的技术推动型建构路径 | 第25页 |
| ·基于技术链与产业链互动效应的混合建构路径 | 第25-26页 |
| ·基于原始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并举的建构路径 | 第26页 |
| ·基于产学研相结合创新网络建构路径 | 第26-27页 |
| ·创新集群的建构方法研究 | 第27-30页 |
| ·运用构建产业链促进高科技成果产业化 | 第27页 |
| ·初始状态知识溢出诱导研发与产业载体间互动正反馈机制 | 第27-29页 |
| ·运用地区技术与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关联性选择载体 | 第29页 |
| ·运用市场化发展提升科技服务机构在创新集群中的功能作用 | 第29-30页 |
| 4 案例研究 | 第30-44页 |
| ·案例背景 | 第30-31页 |
| ·南京军工科技与产业资源空间分布特点 | 第31-40页 |
| ·资源优势领域 | 第31-38页 |
| ·资源空间分布特点 | 第38-40页 |
| ·南京高技术和新兴产业及其产业链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40-42页 |
| ·南京打造十大产业链总体思路 | 第40-41页 |
| ·南京主要高技术和新兴产业的产业链核心载体的空间分布 #33· | 第41-42页 |
| ·混合模式建构南京军民两用科技示范园的路径 | 第42-44页 |
| 5 结语和展望 | 第44-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附录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