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8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 ·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研究 | 第11-13页 |
| ·影响农业保险需求诸因素的研究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数据来源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 ·主要创新 | 第17-18页 |
| ·不足 | 第18页 |
| 第二章 保险和农业保险的理论概述 | 第18-23页 |
| ·保险概述 | 第18-20页 |
| ·风险、危险与保险 | 第19页 |
| ·保险的概念 | 第19-20页 |
| ·农业保险概述 | 第20-22页 |
| ·农业保险的概念和范围 | 第20-21页 |
| ·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属性 | 第21-22页 |
| ·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涵义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河南省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历史考察 | 第23-30页 |
| ·河南省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历程 | 第23-26页 |
| ·河南省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回顾 | 第23-24页 |
| ·农村互助统筹保险的优越性 | 第24-26页 |
| ·农村互助统筹保险失败原因 | 第26页 |
| ·河南省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现状 | 第26-29页 |
| ·河南省农业保险现行发展模式 | 第27页 |
| ·河南省农业保险现行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 ·小结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国内外农业保险发展模式 | 第30-38页 |
| ·国外农业保险发展模式 | 第30-34页 |
| ·美国、加拿大模式——政府主导模式 | 第31-32页 |
| ·日本模式——政府支持下的相互会社模式 | 第32页 |
| ·前苏联模式——政府垄断经营模式 | 第32-33页 |
| ·西欧模式——民办公助模式 | 第33页 |
| ·亚洲发展中国家模式——国家重点选择性扶持模式 | 第33页 |
| ·简要结论 | 第33-34页 |
| ·国内农业保险发展模式 | 第34-36页 |
| ·专业的农业保险公司发展模式 | 第34-35页 |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保险公司自办模式 | 第35页 |
| ·江苏省政府与保险公司联办共保模式 | 第35-36页 |
| ·浙江省农业保险共保体模式 | 第36页 |
| ·四川省商业保险公司代办模式 | 第36页 |
| ·国内外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启示 | 第36-38页 |
| ·小结 | 第38页 |
| 第五章 河南省农业保险发展新模式的构想 | 第38-58页 |
| ·河南省农业保险的风险区划 | 第38-48页 |
| ·农业保险风险区划的定义和方法 | 第38-43页 |
| ·河南省小麦风险区划过程 | 第43-48页 |
| ·结论 | 第48页 |
| ·河南省农业保险新模式的体系设计 | 第48-52页 |
| ·成立农业风险管理基金会 | 第49-50页 |
| ·选择农业保险合作社作为原保险经营机构 | 第50-51页 |
| ·再保险经营机构的选择 | 第51-52页 |
| ·河南省农业保险新模式下的供给和需求 | 第52-56页 |
| ·农业保险的供给 | 第53页 |
| ·农业保险的需求 | 第53-56页 |
| ·河南省农业保险新模式的预期效益估算 | 第56-57页 |
| ·河南省农业保险新模式的政策建议 | 第57-58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58-60页 |
| ·总结 | 第58-59页 |
| ·研究展望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5页 |